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框架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术语界定 | 第12-15页 |
·城市基础设施 | 第12-13页 |
·地下空间 | 第13-15页 |
·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 | 第15页 |
第2章 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 | 第15-43页 |
·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15-31页 |
·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15-19页 |
·日本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19-26页 |
·德国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26-31页 |
·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31-43页 |
·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31-37页 |
·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37-40页 |
·青岛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| 第40-43页 |
第3章 济南市城市基础设施与地下空间的状况及主要矛盾 | 第43-61页 |
·济南市城市基本概况 | 第43-47页 |
·城市区位与规模 | 第43-44页 |
·城市气候特征 | 第44-45页 |
·城市布局特征 | 第45-47页 |
·济南市城市基础设旌状况及主要矛盾 | 第47-59页 |
·城市交通设施系统状况与主要矛盾 | 第47-51页 |
·城市水务设施系统状况与主要矛盾 | 第51-54页 |
·城市能源设施系统状况与主要矛盾 | 第54-56页 |
·城市通信设施系统状况与主要矛盾 | 第56-57页 |
·城市环卫设施系统状况与主要矛盾 | 第57页 |
·城市防灾设施系统状况与主要矛盾 | 第57-59页 |
·济南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及主要矛盾 | 第59-61页 |
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状况 | 第59-61页 |
·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状况与主要矛盾 | 第61页 |
第4章 济南市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策 | 第61-85页 |
·济南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自然条件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1-64页 |
·经济可行性分析 | 第64页 |
·技术可行性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济南市城市交通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65-71页 |
·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65-68页 |
·道路与静态交通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68-71页 |
·济南市城市水务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1-73页 |
·给水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1-72页 |
·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2-73页 |
·济南市城市能源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3-75页 |
·供电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3-74页 |
·供热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4页 |
·燃气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4-75页 |
·济南市城市通信与环卫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5-76页 |
·通信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| 第75页 |
·环卫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| 第75-76页 |
·济南市城市防灾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6-79页 |
·消防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| 第76-77页 |
·人防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| 第77-78页 |
·防洪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| 第78-79页 |
·济南市城市管线综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| 第79-82页 |
·济南市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策略 | 第82-85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6页 |
·结论 | 第85页 |
·展望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