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10页 |
1. 前言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文章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本文的创新及存在的不足 | 第11-13页 |
2 政府角色转化及范式变迁 | 第13-19页 |
·政府及政府角色的概念分析 | 第13-15页 |
·从政府与国家的关系看政府的含义 | 第13-14页 |
·政府角色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·政府角色的范式变迁 | 第15-19页 |
·西方国家政府角色范式变迁 | 第15-17页 |
·我国政府角色变迁 | 第17-19页 |
3 贫困山区的现状 | 第19-27页 |
·新时期我国贫困呈现新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我国仍然存在绝对贫困现象 | 第19页 |
·呈现出局部的区域性贫困,且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相对更深 | 第19-20页 |
·贫困地区有很大数量的残疾人贫困人口 | 第20页 |
·返贫情况严重 | 第20页 |
·贫困山区发展的瓶颈所在 | 第20-22页 |
·土地、水资源不足 | 第20-21页 |
·人口增长快,人口素质低 | 第21-22页 |
·基础设施落后 | 第22页 |
·政府角色视角下的贫困原因剖析 | 第22-27页 |
·产权不清晰 | 第23-24页 |
·财政政策不平等 | 第24页 |
·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| 第24-25页 |
·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 | 第25-27页 |
4 政府角色偏离在贫困山区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| 第27-31页 |
·政府角色偏离的表现 | 第27-28页 |
·政府政策的失效 | 第27页 |
·政府职能的滥用 | 第27-28页 |
·公共政策的滥用和扭曲 | 第28页 |
·政府公务员职权的滥用 | 第28页 |
·政府角色偏离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行政思想观念转变滞后 | 第28-29页 |
·绩效指标选取不当或者绩效指标不全面 | 第29-30页 |
·功利上的驱动 | 第30页 |
·公务员素质有待提升 | 第30-31页 |
5 贫困山区政府角色转化的障碍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行为惯性 | 第31页 |
·传统行政文化的阻碍 | 第31-32页 |
·行政不道德现象的存在 | 第32页 |
·公务员固守传统行政方式 | 第32-33页 |
·短期行为的利益驱动 | 第33-34页 |
6 贫困山区脱贫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| 第34-48页 |
·环境治理者 | 第34-35页 |
·政府必须加强贫困山区宏观经济环境的治理 | 第34页 |
·政府必须加强政府管理环境的治理 | 第34-35页 |
·宏观决策者 | 第35-37页 |
·政府干预的方式和宗旨 | 第35-36页 |
·政府决策的优势 | 第36-37页 |
·政府科学决策的意义 | 第37页 |
·制度创新者 | 第37-41页 |
·取消现行二元户籍制度,建立统一户口登记制度 | 第38页 |
·大力建立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机制和就业制度 | 第38-39页 |
·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险制度 | 第39-40页 |
·完善行政审批制度,构建和加强政府信用 | 第40-41页 |
·政策支持者 | 第41-43页 |
·导向性政策 | 第41-42页 |
·支持性政策 | 第42页 |
·投入性政策 | 第42页 |
·保护性政策 | 第42-43页 |
·服务提供者 | 第43-45页 |
·政府要积极培育和完善山区市场 | 第43页 |
·政府要大力搞好本地区的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| 第43页 |
·政府要为投资者创造一个优质高效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| 第43-44页 |
·政府要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| 第44-45页 |
·转变行政管理理念 | 第45页 |
·新型农民培育者 | 第45-48页 |
·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| 第46-47页 |
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| 第47页 |
·大力推广农业技术 | 第47页 |
·加快发展山区社会事业 | 第47-48页 |
7 实践途径 | 第48-59页 |
·创新政府绩效观 | 第48-50页 |
·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| 第48-49页 |
·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绩效观 | 第49-50页 |
·创新贫困山区发展战略 | 第50-52页 |
·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策略 | 第50页 |
·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中心任务 | 第50-51页 |
·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新的突破口 | 第51-52页 |
·创新发展途径 | 第52-54页 |
·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经 | 第52页 |
·将培植壮大农村龙头企业作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 | 第52-53页 |
·特色资源开发共致富 | 第53-54页 |
·创新政府职能 | 第54-55页 |
·社会管理职能 | 第54页 |
·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职能 | 第54-55页 |
·创新合作机制 | 第55-59页 |
·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| 第55-56页 |
·引导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和发展 | 第56-59页 |
8 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