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导论 | 第9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、实践现状及动向 | 第10页 |
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2页 |
·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2 循环经济及研究动向 | 第13-29页 |
·循环经济内涵与特点 | 第13-16页 |
·循环经济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·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| 第14-15页 |
·循环经济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循环经济的机理 | 第16-18页 |
·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| 第18-19页 |
·循环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5页 |
·核心内容——技术载体 | 第19-20页 |
·重点内容——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| 第20页 |
·循环经济研究的焦点 | 第20-25页 |
·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| 第25-29页 |
·清洁生产模式 | 第25-26页 |
·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联接模式 | 第26页 |
·生态农业园模式 | 第26-27页 |
·家庭型循环经济模式 | 第27页 |
·商业化回收处理模式 | 第27-29页 |
3 循环经济典型案例研究 | 第29-39页 |
·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 | 第29-32页 |
·日本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 | 第32-35页 |
·美国节能政策和循环消费理念 | 第35-37页 |
·循环经济典型案例的启示 | 第37-39页 |
4 四川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及其重要性 | 第39-46页 |
·四川循环经济现状 | 第39-42页 |
·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进展 | 第39-40页 |
·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| 第40页 |
·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| 第40-41页 |
·环保产业现状 | 第41页 |
·四川省节水现状 | 第41-42页 |
·四川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3页 |
·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 | 第43-46页 |
·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约束 | 第43页 |
·能源短缺,消耗大、使用效率低 | 第43-44页 |
·人口增长迅速,人地矛盾突出 | 第44页 |
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现状 | 第44页 |
·产业结构不合理 | 第44-45页 |
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,可持续能力弱 | 第45-46页 |
5 四川发展循环经济规划与对策研究 | 第46-62页 |
·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| 第46-48页 |
·发展目标 | 第46页 |
·发展策略 | 第46-47页 |
·工作重点 | 第47-48页 |
·产业循环规划 | 第48-51页 |
·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| 第48页 |
·建立“企业—工业集中发展区—城市”三个层次的循环实践模式 | 第48-49页 |
·循环经济实践重点行业 | 第49-51页 |
·资源循环规划 | 第51-52页 |
·基本思路 | 第51页 |
·建设水资源再生回收利用系统 | 第51-52页 |
·建设能源节约系统 | 第52页 |
·建设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系统 | 第52页 |
·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 | 第52-55页 |
·总体目标 | 第52-53页 |
·试点范围和重点内容 | 第53页 |
·循环经济试点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| 第53-54页 |
·循环经济试点保证措施 | 第54-55页 |
·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主要策略和保障 | 第55-62页 |
·发展循环经济的四大方面 | 第55-56页 |
·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八项措施 | 第56-58页 |
·政策措施补充 | 第58-62页 |
6 结束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