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7页 |
| 第一章 组播技术 | 第7-14页 |
| ·组播的概念 | 第7-8页 |
| ·组播协议 | 第8-12页 |
| ·组管理协议 | 第8-9页 |
| ·组播路由协议(PIM-DM、PIM-SM) | 第9-12页 |
| ·PIM Dense Mode(PIM-DM) | 第9-10页 |
| ·PIM Sparse Mode(PIM-SM) | 第10-12页 |
| ·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下的组播路由实验 | 第12-14页 |
| ·网络拓扑、试验设备、试验目的 | 第12页 |
| ·设备配置和结果验证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IPTV业务 | 第14-17页 |
| ·IPTV业务的概念 | 第14页 |
| ·业务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系统模型 | 第15页 |
| ·IPTV近年来的发展 | 第15-16页 |
| ·IPTV业务对组播的要求 | 第16-17页 |
| 第三章 可控组播 | 第17-23页 |
| ·可控组播的引入 | 第17页 |
| ·IGMP FILTER | 第17-18页 |
| ·IGMP Proxy | 第18-19页 |
| ·组播VLAN注册(MVR) | 第19-20页 |
| ·可控组播配置举例 | 第20-23页 |
| 第四章 组播规划 | 第23-30页 |
| ·组播复制点与控制点的选择 | 第23-27页 |
| ·BAS控制、BAS复制 | 第23-24页 |
| ·二层设备控制、二层设备复制 | 第24-25页 |
| ·BAS控制、二层设备复制 | 第25-26页 |
| ·组播复制点的选择比较和总结 | 第26-27页 |
| ·静态组播与动态组播的选择 | 第27-29页 |
| ·静态组播规划 | 第27-28页 |
| ·动态组播规划 | 第28-29页 |
| ·组播安全的保证 | 第29-30页 |
| 第五章 在滨海宽带网开展IPTV业务的ADSL接入网组播设计 | 第30-45页 |
| ·网络现状 | 第30页 |
| ·核心网络情况 | 第30页 |
| ·ADSL接入网络情况 | 第30页 |
| ·现ADSL接入网承载IPTV的组播问题 | 第30-32页 |
| ·现网设备对组播的支持情况 | 第30-31页 |
| ·ATM-ADSL与IP-ADSL分布情况 | 第31-32页 |
| ·ADSL接入网组播设计建议 | 第32-36页 |
| ·ATM-ADSL接入网实现IPTV的组播设计 | 第32-35页 |
| ·IP-ADSL接入网实现IPTV的组播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IP-ADSL接入网现网情况 | 第35页 |
| ·网络拓扑 | 第35-36页 |
| ·STB和PC的接入认证方式 | 第36-39页 |
| ·STB和PC采用不同的认证方式 | 第36-37页 |
| ·STB和PC采用相同的认证方式 | 第37-39页 |
| ·IP地址规划 | 第39-40页 |
| ·宽带用户IP | 第39页 |
| ·IPTV用户IP | 第39页 |
| ·组播源IP | 第39页 |
| ·组播组IP | 第39-40页 |
| ·VLAN和PVC规划 | 第40-41页 |
| ·单PVC、单VLAN方式 | 第40页 |
| ·双PVC、双VLAN方式 | 第40页 |
| ·组播VLAN规划 | 第40-41页 |
| ·对设备的要求 | 第41页 |
| ·对BAS设备的要求 | 第41页 |
| ·对DSLAM设备的要求 | 第41页 |
| ·滨海宽带网开展IPTV业务的ADSL接入网组播设计总结 | 第41页 |
| ·DSLAM配置举例 | 第41-45页 |
| 第六章 总结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| 附录 | 第47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