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综述 | 第11-39页 |
| ·骨的显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| 第11-12页 |
| ·骨修复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及目前用作骨修复材料的优缺点 | 第12-14页 |
| ·多孔钛的制备 | 第14-21页 |
| ·钛的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| 第21-27页 |
| ·多孔钛表面活化及骨诱导性研究 | 第27-29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1-39页 |
| 第二章 多孔钛的制备及孔隙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9-50页 |
| ·前言 | 第39-40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·材料和仪器 | 第40页 |
| ·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·材料的表征 | 第4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8页 |
| ·H_2O_2浓度对孔隙率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固液比对孔隙率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孔的结构表征 | 第43-45页 |
| ·多孔钛的力学性能 | 第45-48页 |
| ·结论 | 第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| 第三章 多孔钛的孔隙结构及其与骨界面的结合 | 第50-59页 |
| ·引言 | 第50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50-53页 |
| ·样品的制备 | 第50-51页 |
| ·样品的表征 | 第51页 |
| ·动物实验 | 第51页 |
| ·体内试验检测方法 | 第51-5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6页 |
| ·扫面电镜观察 | 第53-54页 |
| ·术后动物和植入体大体观察 | 第54页 |
| ·植入体-骨组织界面剪切强度 | 第54-55页 |
| ·组织学观察 | 第55-56页 |
| ·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第四章 多孔钛的表面活化及其微结构分析 | 第59-69页 |
| ·引言 | 第59-60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60-62页 |
| ·样品的制备 | 第60-61页 |
| ·样品表面微结构表征 | 第61-6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7页 |
| ·酸碱和碱热处理对于多孔钛表面微结构的影响 | 第62页 |
| ·多孔钛仿生矿化涂层制备及其表面微结构的影响 | 第62-67页 |
| ·结论 | 第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| 第五章 表面活化及其与骨界面结合 | 第69-77页 |
| ·引言 | 第69-70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70页 |
| ·样品的制备 | 第70页 |
| ·动物实验 | 第70页 |
| ·检测方法 | 第70页 |
| ·结果及讨论 | 第70-75页 |
| ·术后动物和植入体大体观察 | 第70页 |
| ·植入体-骨组织界面剪切强度 | 第70-73页 |
| ·组织学观察 | 第73-75页 |
| ·结论 | 第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| 第六章 多孔钛表面活化及其骨诱导作用的初步研究 | 第77-82页 |
| ·引言 | 第77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77-78页 |
| ·样品的制备 | 第77页 |
| ·动物实验 | 第77-78页 |
| ·检测方法 | 第78页 |
| ·结果及讨论 | 第78-81页 |
| ·术后动物和植入体大体观察 | 第78页 |
| ·组织学观察 | 第78-81页 |
| ·结论 | 第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1-82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82-85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5-87页 |
| 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