冻结条件下流态早强井壁混凝土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5页 |
| 引言 | 第15-16页 |
| 1 绪论 | 第16-26页 |
| ·负温流态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| ·负温混凝土 | 第16-19页 |
| ·流态混凝土 | 第19-22页 |
| ·研制冻结条件下流态早强井壁混凝土的必要性 | 第22-23页 |
| ·课题来源、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23-26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23页 |
| 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| ·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5页 |
| ·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| 2 负温流态早强混凝土的原材料 | 第26-33页 |
| ·水泥 | 第26-27页 |
| ·骨料 | 第27-31页 |
| ·粗骨料 | 第27-30页 |
| ·细骨料 | 第30-31页 |
| ·混凝土拌和用水 | 第31页 |
| ·外加剂 | 第31页 |
| ·实验用设备及实验方法 | 第31-33页 |
| 3 复合高效外加剂的研制 | 第33-62页 |
| ·国内外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状况 | 第33-35页 |
| ·外加剂的分类 | 第35-42页 |
| ·减水剂 | 第36-38页 |
| ·引气剂 | 第38-41页 |
| ·早强剂 | 第41页 |
| ·防冻剂 | 第41-42页 |
| ·复合高效外加剂的配制目标、设计思路以及复合原则 | 第42-44页 |
| ·配制目标 | 第42-43页 |
| ·设计思路 | 第43页 |
| ·复合原则 | 第43-44页 |
| ·外加剂的研制 | 第44-50页 |
| ·复合外加剂各组分的设计 | 第44-50页 |
| ·正交设计试验方案 | 第50-56页 |
| ·影响因素 | 第50-51页 |
| ·试验情况及结果分析 | 第51-56页 |
| ·复合高效外加剂的检验 | 第56-58页 |
| ·试验概况 | 第56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56-58页 |
| ·复合高效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探讨 | 第58-60页 |
| ·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 | 第58-59页 |
| ·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试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| 4 冻结条件下流态早强混凝土的配比设计 | 第62-78页 |
| ·负温对混凝土结构形成与硬化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| ·混凝土在冻结条件下受冻机理的研究现状 | 第63-66页 |
| ·水转化为冰的相变过程 | 第63页 |
| ·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及空隙中饱水程度 | 第63-64页 |
| ·静水压和渗透压假说 | 第64页 |
| ·冻融临界饱水值 | 第64-65页 |
| ·水分迁移及干燥 | 第65-66页 |
| ·早期抗冻临界结构研究 | 第66-67页 |
| ·负温井壁混凝土的配制原则 | 第67页 |
| ·冻结条件下井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| 第67-70页 |
| ·负温对工作性的要求 | 第67-68页 |
| ·负温对强度的要求 | 第68-69页 |
| ·负温对耐久性的要求 | 第69-70页 |
| ·冻结条件下井壁混凝土的配比技术途径 | 第70-73页 |
| ·加入适量的高效外加剂、降低水胶比 | 第70-71页 |
| ·选择适宜的胶结浆体量 | 第71页 |
| ·选择适当的砂率 | 第71-72页 |
| ·骨料的选择 | 第72-73页 |
| ·冻结条件下井壁混凝土的配比设计 | 第73-77页 |
| ·计算配合比的确定 | 第73-77页 |
| ·最终配合比的确定 | 第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5 冻结条件下井壁混凝土的性能测试 | 第78-87页 |
| ·恒定-5℃养护条件下凝结时间测定 | 第78-79页 |
| ·恒定-5℃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 | 第79-81页 |
| ·混凝土含气量试验 | 第81-83页 |
| ·混凝土抗渗性试验 | 第83-85页 |
| ·混凝土工作性试验 | 第85-8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| 6 负温流态早强井壁混凝土的经济性分析 | 第87-88页 |
| 7 结论与展望 | 第88-90页 |
| ·结论 | 第88-89页 |
| ·展望 | 第89-9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| 致谢 | 第93-94页 |
|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