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9页 |
第一章 死刑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| 第9-19页 |
一、死刑的本质 | 第9-10页 |
二、死刑的功能 | 第10-12页 |
(一) 死刑的功能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(二) 死刑的功能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三、死刑的价值 | 第12-18页 |
(一) 死刑的效益价值 | 第12-14页 |
(二) 死刑的公正价值 | 第14-16页 |
(三) 死刑的人道价值 | 第16-18页 |
四、死刑的本质、功能及价值的相互关系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死刑的发展历史和存废之争 | 第19-33页 |
一、死刑的发展历史 | 第19-25页 |
(一) 死刑的起源 | 第19-20页 |
(二) 死刑的发展历史 | 第20-25页 |
二、死刑的存废之争 | 第25-28页 |
三、死刑存废国家及学者之责任 | 第28-33页 |
(一) 死刑与国家责任 | 第28-31页 |
(二) 死刑与刑法学者的责任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我国死刑废除的必由之路 | 第33-42页 |
一、充分利用现行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| 第33-34页 |
二、从立法上削减死刑罪名 | 第34-36页 |
(一) 削减经济和财产犯罪的死刑规定 | 第34-35页 |
(二) 废除绝对死刑和首选死刑的规定 | 第35-36页 |
三、从司法上限制死刑适用 | 第36-38页 |
(一) 回收死刑复核权,统一死刑适用的标准,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| 第36-37页 |
(二) 正确把握死刑适用标准,慎重适用死刑 | 第37-38页 |
四、重构刑罚阶梯、填补死刑废除后的空白 | 第38-42页 |
(一) 增设终身监禁 | 第38-39页 |
(二) 改造无期徒刑 | 第39-40页 |
(三) 完善有期徒刑 | 第40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后记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