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8页 |
一 论题来源 | 第8页 |
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三 文献研究 | 第9-13页 |
(一) 已有研究成果 | 第9-11页 |
(1) 高职雕塑专业教学改革 | 第9页 |
(2)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 | 第9-10页 |
(3) 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 | 第10-11页 |
(二) 已有研究的总体评述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1-13页 |
(1) 总体评述 | 第11-12页 |
(2) 理论视角 | 第12-13页 |
四 研究的问题 | 第13-18页 |
(一) 问题的界定 | 第13页 |
(二) 主要概念 | 第13-15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8页 |
(1)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(2) 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个案选择说明 | 第16页 |
2.问卷设计说明 | 第16-17页 |
3.访谈设计说明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社会对雕塑高技能人才需求如何 | 第18-23页 |
一 行业背景分析 | 第18页 |
二 企业需求分析 | 第18-21页 |
(一) 高技能人才短缺 | 第19-21页 |
(1) “农民工” | 第19-20页 |
(2) “能力” | 第20-21页 |
(3) “技术环节” | 第21页 |
三 小结:教育与社会分离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高职雕塑专业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如何 | 第23-36页 |
第一节 “就业难” | 第23-28页 |
一 就业率低、求职困难 | 第23-24页 |
二 收入低 | 第24页 |
三 专业不对口 | 第24-25页 |
四 工作不稳定 | 第25页 |
五 从业后自我认定普遍偏低 | 第25页 |
六 缺乏职业指导课程 | 第25-26页 |
七 小结:就业现状的反思 | 第26-28页 |
(一) 职业教育目标偏离就业岗位需要 | 第26页 |
(二) 课程难以给予毕业生所需的就业能力 | 第26-28页 |
(1) 职业意识 | 第26-27页 |
(2) 职业信心 | 第27页 |
(3) 职业道德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毕业生就业呈现“亚健康”状态 | 第28-36页 |
一 “职业定位” | 第28-30页 |
(一) “职业教育”与“就业” | 第29页 |
(二) “理想”与“现实” | 第29-30页 |
二 “专业能力” | 第30-32页 |
三 “适应性” | 第32页 |
四 “生存” | 第32-33页 |
五 “自愿失业” | 第33-34页 |
六 小结与分析 | 第34-36页 |
(一) 消极心态 | 第34页 |
(二) 心理不稳定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高职雕塑专业教育目标如何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| 第36-51页 |
第一节 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1页 |
一 宣传中的误导 | 第36-38页 |
(一) 校名不规范 | 第36-37页 |
(二) 学院介绍,性质不明 | 第37-38页 |
二 培养目标不明确 | 第38-41页 |
(一) 普通高校雕塑专业培养目标 | 第38页 |
(二) 高职院校雕塑专业培养目标 | 第38-39页 |
(三) 教育类别不同,培养目标趋同 | 第39-40页 |
(四) 小结与分析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课程中的问题 | 第41-51页 |
一 “压缩版”的专业课程 | 第41-44页 |
(一) 普通高校雕塑专业课程 | 第41-42页 |
(二) 本案雕塑专业课程 | 第42-43页 |
(三) 小结与分析 | 第43-44页 |
二 滞后的教学方法 | 第44-46页 |
(一) “双师素质” | 第44-45页 |
(二) 大班授课 | 第45页 |
(三) 硬件缺乏 | 第45页 |
(四) 小结与分析 | 第45-46页 |
三 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 | 第46-48页 |
(一) 职业教育的正向性 | 第46-47页 |
(二) 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程 | 第47-48页 |
四 以技能为取向的课程构想 | 第48-51页 |
(一) 课程实例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5页 |
一 社会需要高技能雕塑人才,职业教育难以提供合格的人才 | 第51页 |
二 毕业生不切实际的心理,对就业有一定影响 | 第51页 |
三 毕业生就业危机,职业教育应负主要责任 | 第51-52页 |
四 高技能雕塑工作者有着不同于雕塑艺术家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要求 | 第52-53页 |
五 职业教育应注意平衡“社会劳动力生产”与“人”的培养二者之关系 | 第53页 |
六 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53-55页 |
(一) 样本的局限性 | 第53页 |
(二) 方法的局限性 | 第53页 |
(三) 视角的局限性 | 第53页 |
(四) 其它因素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附录一 | 第55-58页 |
附录二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