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页 |
第一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概述 | 第8-15页 |
一、债权人代位权的历史沿革 | 第8-10页 |
二、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、特征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(一) 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(二) 债权人代位权的特征 | 第11-12页 |
(三) 债权人代位权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三、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 | 第13-15页 |
第二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条件 | 第15-24页 |
一、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积极条件 | 第16-20页 |
(一) 债权人对债务人拥有合法的债权 | 第16-17页 |
(二) 债务人对债权人陷于履行迟延 | 第17页 |
(三)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| 第17-19页 |
(四) 债权人有保全其债权的必要 | 第19-20页 |
二、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限制性条件 | 第20-24页 |
(一) 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 | 第20-21页 |
(二) 非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--代位权行使之客体 | 第21-24页 |
第三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方式和范围 | 第24-32页 |
一、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方式 | 第24-30页 |
(一) 以径行方式行使代位权 | 第25页 |
(二) 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 | 第25-30页 |
二、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范围 | 第30-32页 |
第四部分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果 | 第32-44页 |
一、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效果的归属 | 第32-36页 |
(一) 理论上的诸观点 | 第32-34页 |
(二) 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| 第34-36页 |
二、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效果的理性分析 | 第36-44页 |
(一) 正视和反思传统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效果的局限性 | 第36-38页 |
(二) 构建我国债权人代位权“优先受偿”的现代理念 | 第38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