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8页 |
Abstract | 第18-2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1-48页 |
1 太子参研究进展 | 第22-29页 |
·太子参概述 | 第22-23页 |
·太子参中的化学成分 | 第23-28页 |
·药理作用 | 第28-29页 |
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分析技术(HSCCC) | 第29-30页 |
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分析技术(HSCCC)简介 | 第29页 |
·高速逆流色谱仪及溶剂体系简介 | 第29-30页 |
3 中药指纹图谱概述 | 第30-39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简述 | 第30-31页 |
·指纹图谱主要研究方法和应用 | 第31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近况 | 第32-39页 |
4 中药无机元素测定 | 第39-41页 |
·中药无机元素测定研究概述 | 第39-41页 |
5 本论文研究目标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8页 |
第二章 太子参多糖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| 第48-66页 |
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太子参多糖含量测定 | 第4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-52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49-50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5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0-5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6页 |
·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| 第52-53页 |
·重现性试验结果 | 第53-54页 |
·稳定性试验结果 | 第54页 |
·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| 第54页 |
·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多糖含量的比较 | 第54-56页 |
·太子参氨基酸含量测定 | 第5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6-59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56-57页 |
·样品处理 | 第57页 |
·样品衍生 | 第57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57-58页 |
·工作曲线的绘制 | 第58-5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9-63页 |
·供试品液相色谱分离情况 | 第59-60页 |
·精密度 | 第60页 |
·回收率实验 | 第60页 |
·pH 值对本法的分析结果的影响 | 第60页 |
·太子参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 | 第60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6页 |
第三章 太子参指标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研究 | 第66-81页 |
·前言 | 第66-6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7-69页 |
·材料和仪器 | 第67-6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8-6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9页 |
·溶剂系统选择 | 第70-74页 |
·HSCCC 分离参数的确定 | 第74-75页 |
·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75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1页 |
第四章 太子参环肽 Pseudostellarin B含量的 RP-HPLC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/质谱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化合物 | 第81-109页 |
·引言 | 第81-82页 |
·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 含量的RP-HPLC 测定 | 第8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82-84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82-84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8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8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4-91页 |
·供试品液相色谱分离情况 | 第84-86页 |
·Pseudostellarin B 色谱峰的确认 | 第86页 |
·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 | 第86-87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87-88页 |
·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 的含量测定结果 | 第88-91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/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化合物 | 第91-97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91-92页 |
·样品溶液的制备 | 第92页 |
·HPLC 色谱分离条件 | 第92页 |
·HPLC/ESI-TOFMS 条件 | 第92-9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3-97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/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化合物 | 第97-103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97-98页 |
·样品溶液的制备 | 第98页 |
·HPLC 色谱分离条件 | 第98页 |
·HPLC/APCI/ MS 条件 | 第9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8-103页 |
·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 化合物含量 | 第103-106页 |
·样品溶液的制备 | 第103页 |
·HPLC 色谱分离条件 | 第103页 |
·HPLC/APCI/ MS 条件 | 第103页 |
·回归方程、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| 第103-104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104-105页 |
·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 的含量测定结果 | 第105-10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09页 |
第五章 太子参指纹图谱研究 | 第109-159页 |
·前言 | 第109-112页 |
·实验部分(太子参样品HPLC、HPLC-TOF-MS 指纹图谱建立) | 第112-114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12-113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11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13-11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14-116页 |
·提取条件的优化 | 第114-115页 |
·不同波长的选择 | 第115-116页 |
·梯度洗脱程序的建立 | 第116页 |
·色谱柱与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| 第116页 |
·色谱条件的优化 | 第116页 |
·精密度和重现性 | 第116页 |
·样品的稳定性考察 | 第116页 |
·不同产地太子参样品HPLC 指纹图谱建立 | 第116-122页 |
·峰匹配及差异性评价 | 第118-119页 |
·相似度分析 | 第119-120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120-122页 |
·不同品种、不同采收期太子参样品HPLC-TOF-MS 指纹图谱建立 | 第122-137页 |
·峰匹配及差异性评价 | 第126-127页 |
·相似度分析 | 第127-131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131-132页 |
·HPLC-TOF-MS 分析太子参样品中的环肽类化合物 | 第132-137页 |
·太子参样品元素指纹图谱建立 | 第137-149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37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137-1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3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38-142页 |
·不同产地太子参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 | 第142-147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147-149页 |
·太子参样品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建立 | 第149-154页 |
·实验设备与样本 | 第149-150页 |
·训练集的制备 | 第1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50-1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4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5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| 第159-162页 |
·结论 | 第159-160页 |
·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60-161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61-162页 |
附录 1: 太子参环肽 Pseudostellarin B 的 NMR 图谱 | 第162-165页 |
附录 2: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| 第165-167页 |
致谢 | 第1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