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17页 |
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供试水稻材料 | 第17页 |
·田间设计与栽培管理 | 第17页 |
·穗型及主要性状的调查 | 第17-18页 |
·穗型的测定 | 第17页 |
·茎部性状的考察 | 第17页 |
·穗部性状的考察 | 第17-18页 |
·与G83直立穗型基因的等位性测验 | 第18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50页 |
·直立穗型的遗传及其亲本和杂种后代部分性状的比较 | 第19-26页 |
·两杂交亲本的部分性状比较 | 第19-20页 |
·亲本与杂种F_1穗角的动态变化 | 第20页 |
·直立穗型的遗传规律 | 第20-22页 |
·直立穗型的等位性测验 | 第22-23页 |
·杂种F2代的主要性状与亲本间的比较 | 第23-26页 |
·TC_1和F_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频度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穗型与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| 第30-39页 |
·穗型与茎叶性状的关系 | 第30-33页 |
·穗型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| 第33-39页 |
·不同穗型植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| 第39-43页 |
·不同穗型植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不同穗型植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TC_1、F_2群体直立穗型植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TC_1、F_2群体弯曲穗型植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不同穗型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| 第43-50页 |
·TC_1、F_2群体直立穗型的性状相关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TC_1、F_2群体弯曲穗型的性状相关分析 | 第44-50页 |
第三章 讨论 | 第50-52页 |
·关于水稻直立穗型的遗传 | 第50页 |
·关于穗型与其它性状的关系 | 第50-51页 |
·关于穗型遗传的统计分析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