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9页 |
第一章 巫文化与《聊斋志异》以外的志怪和传奇创作 | 第9-19页 |
第一节 巫、巫术释义 | 第9-12页 |
第二节 巫文化与《聊斋志异》以外的志怪小说创作 | 第12-19页 |
一、巫文化与唐以前的志怪小说创作 | 第12-16页 |
二、巫文化与唐以后的志怪和传奇创作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巫文化对《聊斋志异》的影响 | 第19-43页 |
第一节: 巫术观念中的多神论思想在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体现 | 第19-26页 |
一、物神 | 第20-21页 |
二、人神 | 第21-22页 |
三、天神 | 第22-23页 |
四、地神 | 第23-24页 |
五、鬼神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: 巫文化中的变形思想在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体现 | 第26-35页 |
一、变形思想源于巫文化 | 第26-29页 |
二、《聊斋志异》中的变形分析 | 第29-35页 |
第三节: 巫文化的浪漫性在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体现 | 第35-43页 |
一、巫文化之浪漫性对《聊斋》中形象塑造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二、巫文化之浪漫性对《聊斋》中法术描绘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第三章 《聊斋志异》中的巫文化 | 第43-53页 |
第一节:《聊斋志异》中的巫师形象塑造 | 第43-47页 |
一、《聊斋》中对专职巫师形象的塑造 | 第43-44页 |
二、《聊斋》中僧道兼巫师的形象 | 第44-45页 |
三、普通人——临时性的巫师形象 | 第45-46页 |
四、《聊斋》中的另类巫师形象——神仙鬼怪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: 《聊斋志异》的叙事与巫文化 | 第47-53页 |
一、巫术情节对塑造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| 第48-49页 |
二、巫术情节对渲染意境氛围所起的作用 | 第49-50页 |
三、巫术情节对干涉故事进展所起的作用 | 第50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参考论文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