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龙红刚玉的颜色成因及优化条件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| ·刚玉的宝石学性质 | 第10-12页 |
| ·化学成分 | 第10-11页 |
| ·晶系及结晶习性 | 第11页 |
| ·光学性质 | 第11-12页 |
| ·力学性质 | 第12页 |
| ·刚玉宝石的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 | 第12-14页 |
| ·接触交代型 | 第12-13页 |
| ·热液型 | 第13页 |
| ·变质岩型 | 第13页 |
| ·岩浆型 | 第13-14页 |
| ·刚玉宝石的呈色机理 | 第14-18页 |
| ·宝石的呈色机理 | 第14-15页 |
| ·刚玉宝石的呈色机理 | 第15-18页 |
| ·刚玉宝石的热处理工艺 | 第18-23页 |
| ·刚玉宝石的热处理改色机理 | 第18-20页 |
| ·热处理刚玉的鉴别特征 | 第20页 |
| ·刚玉宝石的热处理现状及前景 | 第20-23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2章 实验样品及方法 | 第24-30页 |
| ·实验样品 | 第24-26页 |
| ·样品的采集 | 第24-25页 |
| ·样品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仪器设备 | 第26-2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7-29页 |
| ·红刚玉地质环境分析的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红刚玉颜色成因分析的实验方法 | 第28页 |
| ·红刚玉优化的实验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3章 红刚玉的地质环境分析 | 第30-39页 |
| ·岩相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| 第30-34页 |
| ·X 射线衍射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| 第34-35页 |
| ·X 射线荧光光谱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| 第35-36页 |
| ·红刚玉的形成环境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地质条件 | 第36页 |
| ·矿床成因类型 | 第36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4章 红刚玉的颜色成因 | 第39-47页 |
| ·X 射线荧光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39-41页 |
| ·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与讨论 | 第41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5章 红刚玉的优化 | 第47-64页 |
| ·热处理工艺条件的研究 | 第47-52页 |
| ·温度的影响 | 第47-52页 |
| ·升温速率的影响 | 第52页 |
| ·恒温时间的影响 | 第52页 |
| ·热处理对刚玉颜色的影响 | 第52-57页 |
| ·X 射线荧光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52-54页 |
| ·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与讨论 | 第54-57页 |
| ·热处理对刚玉净度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热处理对刚玉宝石学性质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| ·化学成分 | 第58页 |
| ·光学性质 | 第58-60页 |
| ·放大检查 | 第60页 |
| ·力学性质 | 第60-61页 |
| ·红宝石优化机理的探讨 | 第61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