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货币政策规则的相关理论 | 第8-18页 |
第一节 模型框架的演变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 | 第9-10页 |
第三节 货币政策规则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8页 |
一、货币政策规则的几种形式 | 第10-14页 |
二、货币政策规则的检验及应用 | 第14页 |
三、货币政策规则与中介目标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四、货币政策规则与货币政策的前瞻性、稳健性 | 第15-16页 |
五、货币政策操作规则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新凯恩斯模型及调整 | 第18-30页 |
第一节 理论基础 | 第18-22页 |
一、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| 第18页 |
二、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 | 第18-20页 |
三、新凯恩斯主义的产品市场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模型构建 | 第22-27页 |
一、家庭 | 第22-24页 |
二、厂商 | 第24-25页 |
三、自然产出率 | 第25页 |
四、IS 曲线,Phillips 曲线和货币政策规则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新凯恩斯模型及调整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新凯恩斯模型调整后的定量估计 | 第30-36页 |
第一节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(3SLS)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指标值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| 第32-34页 |
第三节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0页 |
第一节 新凯恩斯模型与我国货币政策规则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货币政策非规则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对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建议 | 第38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中文摘要 | 第44-46页 |
ABSTRACT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