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符号与缩略语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生物淋滤主要微生物嗜酸性硫杆菌的研究进展(代文献综述) | 第13-28页 |
1.生物淋滤技术采用的主要细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| 第13-14页 |
2.影响生物淋滤主要细菌生长的因素 | 第14-16页 |
·温度 | 第14页 |
·起始pH值 | 第14-15页 |
·重金属离子 | 第15页 |
·底物种类与浓度 | 第15页 |
·小分子有机酸 | 第15-16页 |
3.胞外多聚物(EPS)及其对污泥去除重金属的影响 | 第16-18页 |
·EPS的提取方法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EPS去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4.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技术进展 | 第18-21页 |
·变性梯度凝胶电泳(DGGE)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(TGGE) | 第18-19页 |
·16S 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(RFLP)分析(ARDRA) | 第19页 |
·16S rDNA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(T-RELPs) | 第19页 |
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(RAPD)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ERIC-PCR图谱分析 | 第20页 |
·BIOLOG微平板研究单一碳源底物利用能力 | 第20-21页 |
5.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| 第21-23页 |
·嗜酸性硫杆菌最适生长条件的研究和系统进化分析 | 第21页 |
·重金属对嗜酸性硫杆菌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耐受机理研究 | 第21页 |
·生物淋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3-28页 |
第二章 嗜酸性硫杆菌最适生长条件和系统进化分析 | 第28-44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菌株及培养基 | 第29-30页 |
·不同起始pH的影响 | 第30页 |
·温度的影响 | 第30页 |
·菌体总DNA的提取 | 第30-31页 |
·菌体16S rDNA的PCR扩增 | 第31页 |
·PCR产物的纯化与16S rDNA的序列测定 | 第31页 |
·嗜酸性硫杆菌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与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| 第31页 |
2.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2页 |
·不同起始pH对菌株生长与活性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不同起始pH对菌株TS6生长与活性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起始pH对菌株LX5生长与活性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与活性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·温度对菌株TS6生长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温度对菌株LX5生长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菌株LX5和TS6的基因组DNA提取 | 第35页 |
·菌株TS6和LX5的16S rDNA的鉴定 | 第35-38页 |
·菌株TS6和LX5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与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| 第38-42页 |
·菌株TS6的系统进化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菌株LX5的系统进化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小结 | 第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重金属对嗜酸性硫杆菌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耐受机理研究 | 第44-59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·菌株及培养基 | 第44-45页 |
·重金属对菌株TS6的影响 | 第45页 |
·重金属对菌株LX5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EPS的发现和提取 | 第46页 |
·EPS存在下重金属对菌株TS6生长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EPS存在下重金属Cr~(3+)对菌株TS6生长活性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EPS存在下重金属Cu~(2+)对菌株TS6生长活性的影响 | 第47页 |
2.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7页 |
·重金属对菌株TS6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·重金属Cr~(3+)对菌株TS6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重金属Cu~(2+)对菌株TS6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重金属Zn~(2+)对菌株TS6的影响 | 第49页 |
·重金属Ni~(2+)对菌株TS6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重金属对菌株LX5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·重金属Cr~(3+)对菌株LX5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重金属Cu~(2+)对菌株LX5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重金属Zn~(2+)对菌株LX5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重金属Ni~(2+)对菌株LX5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Cr~(3+)存在时TS6菌体形态的变化 | 第53-54页 |
·TS6菌株EPS的产生量 | 第54-55页 |
·EPS存在下重金属对菌株TS6生长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·EPS存在下重金属Cr~(3+)对菌株TS6生长活性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EPS存在下重金属Cu~(2+)对菌株TS6生长活性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3.小结 | 第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污泥生物淋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:Ⅰ.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研究 | 第59-68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2页 |
·污泥样品 | 第59-60页 |
·试剂 | 第60页 |
·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直接法 | 第60-61页 |
·间接法 | 第61-62页 |
2.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两种方法提取污泥样品总DNA效果比较 | 第62-64页 |
·提取污泥DNA几个关键步骤中所用方法的选择 | 第64-65页 |
3.小结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第五章 污泥生物淋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:Ⅱ.采用DGGE、ERIC-PCR法研究 | 第68-78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1页 |
·样品 | 第69页 |
·DGGE所用试剂 | 第69页 |
·污泥细菌16S rDNA V6-V8区DGGE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污泥微生物群落ERIC序列的扩增 | 第70-71页 |
·产物检测 | 第71页 |
2.结果与分析 | 第71-75页 |
·污泥总DNA的16S rDNA V6-V8区的扩增 | 第71页 |
·DGGE图谱及相似性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ERIC-PCR分析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| 第73-75页 |
3.小结 | 第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全文总结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