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0页 |
|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| 第10-24页 |
| 一、中医学对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认识 | 第10-16页 |
| 1. 肾虚是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病发之根本 | 第10-12页 |
| 2. 阴阳失衡是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病发之基础 | 第12-13页 |
| 3. 湿浊、痰凝、瘀血是脏腑功能失常派生的病理产物 | 第13-14页 |
| 4. 临床干预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5. 实验对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论证 | 第15-16页 |
| 二、西医学对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认识 | 第16-24页 |
| 1. 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概念 | 第16页 |
| 2. 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| 第16-18页 |
| 3. 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西医学治疗现状 | 第18-24页 |
|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4-31页 |
| 一、一般资料 | 第24页 |
| 二、诊断标准 | 第24-26页 |
| 1.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24-25页 |
| 2. 中医辨证标准 | 第25页 |
| 3. 纳入病例标准 | 第25页 |
| 4. 排除病例标准 | 第25-26页 |
| 三、治疗方法 | 第26页 |
| 四、观察指标 | 第26-27页 |
| 五、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7-28页 |
| 六、统计学方法 | 第28页 |
| 七、治疗结果 | 第28-31页 |
| 1. 临床疗效 | 第28-29页 |
| 2. 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候疗效 | 第29页 |
| 3. 血清血脂指标 | 第29-30页 |
| 4. 血清性激素指标 | 第30页 |
| 5. 安全性指标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部分 讨论与体会 | 第31-34页 |
| 一、肾虚、阴阳失衡是绝经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的发病基础 | 第31页 |
| 二、补肾调脂法对肾虚、阴阳失衡的改善而调控血脂水平 | 第31-32页 |
| 三、更年冲剂加味的组方意义及补肾调脂作用机制的探讨 | 第32-34页 |
| 结论 | 第34-35页 |
| 结语 | 第35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