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10-24页 |
·金的性质和应用 | 第10-12页 |
·金的性质 | 第10-11页 |
·金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浸金试剂 | 第12-15页 |
·氰化物试剂 | 第12页 |
·非氰化物浸出剂 | 第12-15页 |
·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金的回收 | 第15-20页 |
·沉淀法 | 第15-17页 |
·活性炭吸附法 | 第17-18页 |
·树脂吸附法 | 第18-19页 |
·电积冶金法 | 第19-20页 |
·溶剂萃取法 | 第20页 |
·树脂回收金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·回收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的金的主要问题 | 第21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21-2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论文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实验用试剂、吸附质样品的处理、仪器及试剂的配制 | 第24-28页 |
·实验用试剂 | 第24-25页 |
·吸附质样品的处理 | 第25-26页 |
·吸附质的简介 | 第25-26页 |
·椭壳活性炭的处理 | 第26页 |
·树脂的处理 | 第26页 |
·试验用仪器设备 | 第26-27页 |
·试剂的配制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金和铜的分析测定研究 | 第28-36页 |
·前言 | 第28页 |
·原子吸收光谱和ICP-AES的基本原理 | 第28-30页 |
·原子吸收收光谱法和ICP-AES法的最佳工作条件 | 第30页 |
·原子吸收收光谱法最佳条件 | 第30页 |
·ICP-AES法的最佳工作条件 | 第3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标准溶液的处理 | 第30-31页 |
·样品溶液的处理 | 第31页 |
·基体中干扰离子的消除 | 第3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4页 |
·标准曲线的选择 | 第31-33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3-34页 |
·硫代硫酸浸金溶液中金和铜的分析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34-35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5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金的吸附和洗脱的研究 | 第36-62页 |
·前言 | 第36页 |
·吸附质的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 | 第36-54页 |
·吸附质的筛选 | 第36-38页 |
·活性炭吸附硫代硫酸合金离子的试验研究 | 第38-44页 |
·树脂吸附硫代硫酸合金离子的研究 | 第44-54页 |
·载金树脂金洗脱试验研究 | 第54-56页 |
·洗脱剂的筛选 | 第54-55页 |
·洗脱试验研究 | 第55-56页 |
·不同的配体下D296型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金吸附和洗脱性能的试验研究 | 第56-58页 |
·树脂吸附金的动力学研究 | 第58-60页 |
·吸附动力学曲线 | 第58-59页 |
·吸附动力学模型 | 第59-60页 |
·离子交换过程的控制过程 | 第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树脂的再生和循环使用的研究 | 第62-66页 |
·试验的方法 | 第62-6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5页 |
·树脂的金吸附试验 | 第63页 |
·载金树脂金的解吸试验 | 第63-64页 |
·树脂的粉化率试验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金矿浸出液中树脂金吸附和洗脱的试验研究 | 第66-7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7-68页 |
·不同条件实际金矿浸出液金吸附试验 | 第67-68页 |
·载金树脂金的洗脱的试验研究 | 第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七章 结论、创新点、不足之处及建议 | 第70-72页 |
·结论 | 第70-71页 |
·创新点 | 第71页 |
·不足之处及建议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附录Ⅰ: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