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南部近郊区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
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1 前言 | 第9-19页 |
| ·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景观研究综述 | 第9-15页 |
| ·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| ·城市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| ·城市景观动态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| ·城市景观要素与格局的生态效应 | 第15-16页 |
| ·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生态效应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2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9-22页 |
| ·研究区范围 | 第19-20页 |
| ·自然环境概况 | 第20-21页 |
| ·气候 | 第20页 |
| ·水文 | 第20页 |
| ·地质 | 第20-21页 |
| ·地貌 | 第21页 |
| ·土壤与植被 | 第21页 |
| 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1-22页 |
| 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| 第22-31页 |
| ·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22-24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22-23页 |
| ·数据预处理 | 第23-24页 |
| ·景观分类系统的确定 | 第24-26页 |
| ·景观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| 第25页 |
| ·研究区景观分类系统 | 第25-26页 |
| ·遥感影像解译与景观数据库的建立 | 第26-30页 |
| ·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| 第26-28页 |
| ·解译过程及景观数据库的建立 | 第28-30页 |
| ·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4 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 | 第31-52页 |
| ·景观指数的选择 | 第31-35页 |
| ·景观指数的分类及相关性 | 第31-32页 |
| ·景观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2-35页 |
| ·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 | 第35-38页 |
| ·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特征 | 第38-50页 |
| ·景观类型面积变动总体特征 | 第38-40页 |
| ·景观类型间转化特征 | 第40-46页 |
| ·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和过程分析 | 第46-50页 |
| ·区域整体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| 第50-51页 |
| ·景观破碎化程度 | 第50页 |
| ·景观异质化程度 | 第50-51页 |
| ·空间关系分析 | 第51页 |
| ·景观的整体形状分析 | 第51页 |
| ·景观格局和城市化过程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| 5 研究区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分析 | 第52-69页 |
| ·景观尺度上的生态效应分析 | 第52-64页 |
| 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来表征生态效应 | 第52-57页 |
| ·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| 第57-58页 |
| ·边缘效应增强 | 第58-59页 |
| ·稳定性分析 | 第59-61页 |
| ·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| 第61-64页 |
| ·土地退化 | 第64页 |
| ·单要素生态效应分析 | 第64-69页 |
| ·基于林地变化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基于耕地变化的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·基于城镇用地变化的分析 | 第66-69页 |
| 6. 改善景观生态的对策 | 第69-70页 |
| 7. 结论与建议 | 第70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| 附录 | 第74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