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声源信息获取与传输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·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4-22页 |
·海洋声源信息的获取 | 第14-17页 |
·水中运动声源的检测与定位 | 第17-20页 |
·水声信道及信息传输 | 第20-22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舰船噪声与海洋环境噪声特性 | 第24-37页 |
·舰船噪声特性 | 第24-28页 |
·舰船辐射声场 | 第24-27页 |
·舰船噪声的纵向分布特性 | 第27-28页 |
·海洋环境噪声特性 | 第28-31页 |
·噪声源和功率谱 | 第28-30页 |
·海洋环境噪声的空间分布 | 第30-31页 |
·海洋环境噪声的幅度分布 | 第31页 |
·任意空间分布噪声场的数值模拟 | 第31-36页 |
·任意空间分布噪声场的仿真模型 | 第31-32页 |
·各向同性噪声的空间相关性 | 第32-33页 |
·各向同性噪声场的数值模拟 | 第33-35页 |
·其它噪声场的数值模拟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基于小尺度平台的信号检测技术 | 第37-67页 |
·预警检测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| 第37-48页 |
·能量统计平均检测器 | 第37-39页 |
·过零检测器 | 第39-41页 |
·功率谱线谱检测 | 第41-43页 |
·基于实测数据的检测性能仿真 | 第43-48页 |
·声强向量阵在各向同性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| 第48-58页 |
·基于声压的常规与最优(超增益)波束形成 | 第48-50页 |
·基于三个声强分量的波束形成 | 第50-51页 |
·各向同性噪声中的信号检测与定向 | 第51-53页 |
·声强向量阵检测性能的统计分析 | 第53-57页 |
·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声强向量阵在相干干扰中的信号检测 | 第58-62页 |
·相干干扰的抵消 | 第58-59页 |
·相干干扰中信号的检测原理 | 第59-61页 |
·仿真实验与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基于声强向量阵的信号检测实验与数据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62-63页 |
·各向同性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| 第63-64页 |
·方向相反的相干干扰的抵消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4章 基于声强向量阵的目标方位与尺度估计 | 第67-96页 |
·典型声强向量阵对声源的定向及误差分析 | 第67-74页 |
·定向原理 | 第67-68页 |
·定向误差分析 | 第68-73页 |
·计算机仿真 | 第73-74页 |
·与时延估计法精度的比较 | 第74页 |
·非典型的三轴四元声强向量阵对声源的定向方法 | 第74-84页 |
·非典型声强向量阵定向原理 | 第75-77页 |
·声中心不重合的影响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定向误差分析 | 第78-83页 |
·计算机仿真 | 第83-84页 |
·对体积目标不同部位定向的基阵共用技术及尺度估计 | 第84-87页 |
·自适应FIR高精度时延估计法对舰船尾部的定向 | 第84-86页 |
·声强向量阵与时延估计法的基阵共用技术 | 第86页 |
·体积目标的尺度估计 | 第86-87页 |
·计算机仿真 | 第87页 |
·声源定向和体积目标尺度估计实验与数据处理 | 第87-94页 |
·测量装置与实验方案 | 第88-89页 |
·传声器频率特性的测量 | 第89-90页 |
·典型阵对宽带目标定向 | 第90-91页 |
·非典型阵对线谱目标的定向 | 第91-93页 |
·体积目标各部位的定向与尺度估计 | 第93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第5章 海洋水声信道的多径时延估计 | 第96-115页 |
·海洋声信道特性与测量 | 第96-99页 |
·海洋声信道特性 | 第96-98页 |
·海洋声信道的测量 | 第98-99页 |
·水声信道的高分辨多径时延估计 | 第99-105页 |
·带惩罚函数的最小二乘算法 | 第100-101页 |
·MODE算法 | 第101-103页 |
·仿真与实验研究 | 第103-105页 |
·稀疏水声信道多径时延估计的自适应延迟滤波器方法 | 第105-112页 |
·自适应延迟滤波器原理 | 第105-107页 |
·自适应延迟滤波器的DSPCC算法 | 第107-109页 |
·仿真与实验研究 | 第109-112页 |
·稀疏水声信道估计的匹配追踪方法 | 第112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5页 |
第6章 稀疏海洋声信道的均衡 | 第115-134页 |
·一种改进的稀疏信道DFE均衡器 | 第116-123页 |
·信道模型与DFE系数优化 | 第116-117页 |
·前馈滤波器稀疏性分析 | 第117-120页 |
·反馈滤波器稀疏性分析 | 第120-121页 |
·改进的DFE及性能分析 | 第121页 |
·实测信道仿真 | 第121-123页 |
·稀疏多径信道的T/2间隔CFE均衡器 | 第123-130页 |
·T/2分数间隔信号模型 | 第123-124页 |
·T/2-DFE与SS-CFE | 第124-125页 |
·T/2-分数间隔CFE均衡器的理论分析 | 第125-127页 |
·自适应实现 | 第127页 |
·稀疏信道的情况 | 第127-128页 |
·仿真实例 | 第128-130页 |
·深海最小相位信道的稀疏均衡 | 第130-132页 |
·信道模型 | 第130-131页 |
·信道的均衡 | 第131-1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2-134页 |
第7章 海洋声信道的盲均衡 | 第134-145页 |
·盲均衡方法概述 | 第134-138页 |
·CMA及其改进算法 | 第135-137页 |
·基于高阶统计量和循环统计量的盲均衡 | 第137-138页 |
·其它方法 | 第138页 |
·ACMA盲均衡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| 第138-141页 |
·CMA2-2 | 第139-140页 |
·ACMA | 第140-141页 |
·ACMA与判决反馈(DFE)的联合盲均衡 | 第141-142页 |
·仿真结果 | 第142-144页 |
·一个三径信道的盲均衡 | 第142-143页 |
·海洋声信道的盲均衡 | 第143-1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4-145页 |
第8章 全文总结 | 第145-150页 |
·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| 第145-148页 |
·关于本文中三个关键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| 第148-149页 |
·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| 第149-1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0-160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60-163页 |
致谢 | 第163-1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