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温锻造过程中温度软测量技术与推断控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钛合金的等温锻造技术 | 第10-13页 |
·常规锻造的局限性 | 第11页 |
·等温锻造技术 | 第11-12页 |
·钛合金的等温锻造 | 第12-13页 |
·温度传感器的发展 | 第13页 |
·温度软测量与推断控制 | 第13-18页 |
·软测量技术的产生 | 第14页 |
·软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软测量技术的基本过程 | 第15-17页 |
·基于软测量的推断控制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新见解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新见解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TC4合金等温锻造过程的温度场模拟 | 第21-38页 |
·引言 | 第21-22页 |
·等温锻造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| 第22-24页 |
·材料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| 第22页 |
·材料变形过程的传热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变形与传热过程的耦合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TC4合金等温锻造过程的数值模拟 | 第24-31页 |
·等温锻造过程中温度对 TC4合金性能的影响 | 第24-28页 |
·TC4合金的高温本构关系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有限元模型 | 第29页 |
·网格重划分技术 | 第29-31页 |
·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结果 | 第31-37页 |
·温度场分布的等值线图 | 第31-32页 |
·温度场分布的历程图 | 第32-34页 |
·温度场分布的路径图 | 第34-35页 |
·等温锻造过程中模具温度变化的敏感点 | 第35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坯料温度软测量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| 第38-55页 |
·引言 | 第38-39页 |
·基于机理方法的软测量模型 | 第39-44页 |
·机理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3页 |
·软测量模型的数值解 | 第43-44页 |
·基于线性回归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| 第44-48页 |
·BP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的方法 | 第48-53页 |
·BP神经网络 | 第49页 |
·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 | 第49-51页 |
·BP模型的训练结果 | 第51-53页 |
·三种建模方法的比较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阵列热电偶传感器的结构与性能参数 | 第55-73页 |
·引言 | 第55页 |
·阵列式热电偶传感器设计 | 第55-66页 |
·热电原理 | 第55-57页 |
·热电偶传感器材料的选取 | 第57-58页 |
·热电偶的阵列结构 | 第58-66页 |
·热电偶传感器冷端补偿 | 第66-67页 |
·阵列热电偶传感器的基本性能 | 第67-72页 |
·热电偶传感器的标定 | 第67-70页 |
·仪表的精度与稳定性 | 第70-71页 |
·仪表的静态特性 | 第71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5章 基于软测量技术的温度推断控制 | 第73-87页 |
·引言 | 第73-74页 |
·材料热成形过程温度场的控制方法 | 第74-76页 |
·基于软测量技术的坯料温度推断控制 | 第76-80页 |
·推断控制原理 | 第76页 |
·推断控制数学模型 | 第76-79页 |
·推断控制模型结构 | 第79-80页 |
·虚拟坯料温度测控系统 | 第80-86页 |
·虚拟仪器技术 | 第80-81页 |
·虚拟仪器的硬件配置 | 第81-82页 |
·虚拟仪器的开发环境 | 第82页 |
·虚拟仪器的应用软件 | 第82-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结论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发表的相关论文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知识产权和独创性声明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