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关系分析--供需均衡及对策建议
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9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7-2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6页 |
·小额信贷的定义特征及作用 | 第20-23页 |
·小额信贷的定义及特征 | 第20页 |
·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 | 第20-21页 |
·小额信贷对于其需求者的作用 | 第21-23页 |
·本文研究理论基础 | 第23-26页 |
·博弈论 | 第23-25页 |
·行为经济学基本理论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 | 第26-36页 |
·农村小额信贷需求主体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农户信贷需求主体及需求行为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主体特征及行为分析 | 第29-34页 |
·外援及合作小额信贷机构 | 第30-31页 |
·政府扶贫信贷机构 | 第31页 |
·正规小额信贷金融机构 | 第31-33页 |
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 | 第33-34页 |
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博弈关系及存在问题分析 | 第36-44页 |
·小额信贷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| 第36-40页 |
·供给者和农户的相关假设 | 第37页 |
·供给者和农户的博弈均衡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农村信贷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3页 |
·小额信贷的供给主体数量不足 | 第40-41页 |
·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性有待提高 | 第41-42页 |
·小额信贷机构的利率不能弥补其经营成本 | 第42页 |
·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| 第42-43页 |
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农村小额信贷国际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| 第44-52页 |
·国外农村小额信贷成功模式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孟加拉Grameen Bank乡村银行 | 第44-46页 |
·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 | 第46-47页 |
·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| 第47页 |
·乌干达的村银行互助组模式 | 第47-48页 |
·国外主要小额信贷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8-52页 |
·政府扶助是小额信贷的大规模发展的保障 | 第48-49页 |
·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 | 第49页 |
·加强对贷款户的培训 | 第49-50页 |
·强调创新意识 | 第50页 |
·建立完善的小额信贷管理制度 | 第50页 |
·树立为农服务意识 | 第50页 |
·强化小额信贷监管措施 | 第50-52页 |
第6章 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对策建议 | 第52-62页 |
·完善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主体 | 第52-54页 |
·构建多元化的小额信贷供给体系 | 第52页 |
·鼓励更多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| 第52页 |
·支持准金融机构的发展 | 第52-53页 |
·培育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| 第53-54页 |
·加强农村小额信贷的相关制度建设 | 第54-55页 |
·双向培训制度 | 第54页 |
·推进农业保险制度 | 第54-55页 |
·法律及监督制度 | 第55页 |
·改善农村小额信贷的环境 | 第55-57页 |
·改善农村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 | 第56页 |
·增强农户建立个人信誉的意识 | 第56-57页 |
·鼓励农村小额信贷的创新发展 | 第57-60页 |
·树立创新理念 | 第57-59页 |
·提高小额信贷机构信用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| 第59-60页 |
·宏观金融政策创新 | 第60页 |
·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