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框架论文

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第1章 序论第14-2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26页
  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第19-24页
     ·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工作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·小结第27-28页
第2章 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第28-49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骨料第28-36页
     ·再生骨料的含义和分类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再生骨料的来源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再生骨料的破碎加工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再生骨料的主要性能第32-35页
     ·本文采用再生骨料的主要特性第35-36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第36-37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特征第37-43页
  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第37-41页
  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再生混凝土强度机理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变形特征第43-45页
  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第44-45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第45-47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第47-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3章 再生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第49-107页
   ·试验目的第49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49-56页
     ·试件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配合比第50-54页
     ·材料力学性能第54-56页
   ·加载装置和试验制度第56-59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56页
     ·试验加载制度第56-59页
   ·测点布置和量测内容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测点布置第59-60页
     ·量测内容第60页
   ·试验过程和现象第60-69页
     ·试验现象第60页
     ·试验现象总结第60-69页
   ·测点应变的变化规律分析第69-88页
     ·框架梁端和柱端混凝土的应变第69-72页
     ·框架柱受力钢筋应变变化第72-77页
     ·框架梁端应变测点的变化第77-81页
     ·箍筋应变变化第81-88页
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88-103页
     ·滞回曲线第88-93页
     ·骨架曲线第93-94页
     ·特征荷载第94-95页
     ·特征位移和位移延性第95-96页
     ·恢复力模型第96-99页
     ·刚度退化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耗能第100-10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3-107页
第4章 再生轻质砌块填充墙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第107-123页
   ·填充墙混凝土框架的研究现状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·我国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(GB50011─2001)中对填充墙的有关规定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填充墙混凝土框架的破坏特征和和受力模型第108-111页
   ·再生轻质砌块填充墙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试验目的第111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111-113页
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113-122页
     ·破坏形态和破坏机制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滞回曲线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骨架曲线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特征荷载和特征位移第117页
     ·位移延性和相对变形值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刚度退化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耗能第119-12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2-123页
第5章 再生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分析第123-174页
   ·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第123-139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本构关系概述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反复加载的应力应变关系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钢筋混凝土的弹性本构关系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结构的非线弹性本构关系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的弹塑性理论的本构关系第131-139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第139-142页
   ·钢筋的本构关系第142-144页
   ·基于 ANSYS的再生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分析第144-157页
     ·钢筋的模拟单元第144-145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的模拟单元第145-152页
     ·ANSYS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52-154页
     ·求解器的选择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·收敛准则与荷载子步数第155-157页
   ·ANSYS计算结果分析第157-172页
     ·分离式模型模拟结果第157-166页
     ·整体式模型模拟结果第166-171页
     ·计算特征荷载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第171-1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72-174页
第6章 再生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建议第174-180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应用建议第174-175页
     ·基体混凝土第174页
     ·再生粗骨料第174-175页
   ·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力学性能建议第175-176页
   ·混凝土构件和结构设计建议第176-179页
     ·基本设计建议第176页
     ·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第176-177页
     ·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第177页
     ·构造要求第177-178页
     ·抗震构造措施第178-179页
   ·小结第179-180页
第7章 结论与展望第180-184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结论第180-182页
   ·展望第182-184页
致谢第184-185页
参考文献第185-195页
个人简历 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95页

论文共1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安全中间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上海快可运输有限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战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