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丰富政策科学领域关于“新闻传播政策”的专项研究 | 第9页 |
·探求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、民主化、法治化的政策途径和现实途径 | 第9-10页 |
·深化政策科学中关于“传媒在公共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”的研究 | 第10页 |
·学术前沿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分析 | 第13-23页 |
·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的渊源 | 第13-14页 |
·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的衍变 | 第14-16页 |
·管控职能时期 | 第14-15页 |
·合作职能时期 | 第15-16页 |
·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定位 | 第16-23页 |
·定位依据 | 第16-19页 |
·理论依据 | 第16-17页 |
·现实依据-新闻传播政策的政治环境 | 第17-19页 |
·大众传媒:强大的直接民主因素 | 第17-18页 |
·大众传媒:非国家权力制衡机制的主导力量 | 第18页 |
·大众传媒:公共政策的非官方主体 | 第18-19页 |
·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3页 |
·对内职能 | 第19-20页 |
·实现社会控制,维护思想稳定和社会稳定,从而维护政权的稳定 | 第19页 |
·维护国家安全 | 第19-20页 |
·确保新闻自由权利的实现 | 第20页 |
·对外职能 | 第20-23页 |
·提升传播力,增强综合国力 | 第20-21页 |
·提升政治力,争取国际政治中的最大利益 | 第21页 |
·抵制渗透,维护国家主权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的政策效应 | 第23-39页 |
·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的两大政策效应 | 第23-33页 |
·主体效应 | 第23-30页 |
·效应产生的前提与关键 | 第23-25页 |
·公共政策的婢女 | 第24页 |
·公共政策的主体和政策环境的建构者 | 第24-25页 |
·效应的内涵 | 第25-27页 |
·信息效应 | 第25-26页 |
·执行效应 | 第26-27页 |
·监督效应 | 第27页 |
·效应的实现 | 第27-30页 |
·政策制定阶段 | 第27-28页 |
·政策执行阶段 | 第28-29页 |
·政策评估阶段 | 第29页 |
·政策终结阶段 | 第29页 |
·政策监督阶段 | 第29-30页 |
·载体效应 | 第30-33页 |
·效应实现的前提 | 第30-31页 |
·效应实现的关键 | 第31-32页 |
·效应的内涵 | 第32-33页 |
·咨询效应 | 第32-33页 |
·监督效应 | 第33页 |
·两大效应的实现 | 第33-39页 |
·两大效应的功能与作用 | 第33-39页 |
·两大效应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| 第33-35页 |
·两大效应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 | 第35-37页 |
·两大效应与公共政策的法治化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新闻传播政策政治职能政策效应的优化 | 第39-55页 |
·关于政治职能及其政策效应的反思 | 第39-42页 |
·政治职能的偏失 | 第39-41页 |
·政策效应零实现 | 第41-42页 |
·政策效应优化的必要性 | 第42-43页 |
·适应利益多元化局面,平衡和满足多方利益,实现多赢的客观要求 | 第42页 |
·制衡行政权力,维护公共利益的客观要求 | 第42-43页 |
·克服有限理性瓶颈,实现公共政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 | 第43页 |
·政策效应优化的对策 | 第43-50页 |
·传播政策政治职能基调的革新 | 第43-44页 |
·专项政治职能的革新 | 第44-49页 |
·媒介组织相对独立性的确保 | 第44-45页 |
·确立媒介组织与公共政策体系互动的应然关系 | 第45-47页 |
·媒介组织与公共政策体系的融合 | 第45-46页 |
·媒介组织与公共政策体系的分立 | 第46-47页 |
·确立媒介组织与公共政策体系互动的应然态势 | 第47-49页 |
·媒介组织与公共政策体系的合作 | 第47-48页 |
·媒介组织与公共政策体系的对立 | 第48-49页 |
·削减政策管控,创建施控新机制 | 第49-50页 |
·施控新机制的建构 | 第50-55页 |
·受众-经济施控 | 第51-52页 |
·媒介组织-自律施控 | 第52-53页 |
·国家权力机关-刚性施控 | 第53-55页 |
结束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