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9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| ·岩溶隧道突水、突泥的危害 | 第9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思路、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第2章 锦屏二级水电站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| 第19-36页 |
| ·工程地理相对位置及交通 | 第19-20页 |
| ·工程区域地质条件 | 第20-26页 |
| ·地形、地貌条件 | 第20页 |
| ·气象、水文 | 第20-21页 |
| ·地层岩性 | 第21-22页 |
| ·地质构造 | 第22-26页 |
| ·地应力条件 | 第26-27页 |
| ·工程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| 第27-34页 |
| ·岩溶水动态、均衡及三维渗流场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岩溶水动态及均衡 | 第27-28页 |
| ·工程区三维渗流场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·各水文地质单元的补迳排特征 | 第30-34页 |
| ·I中部管道——裂隙汇流型水文地质单元 | 第30-32页 |
| ·II东南部管道——裂隙畅流型水文地质单元 | 第32-33页 |
| ·III东部溶隙——裂隙散流型水文地质单元 | 第33-34页 |
| ·IV西部溶隙——裂隙散流型水文地质单元 | 第34页 |
| ·辅助洞可能产生突水、突泥地质条件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3章 锦屏水电站辅助洞突水、突泥机理研究 | 第36-50页 |
| ·岩溶隧道突水、突泥概述 | 第36页 |
| ·锦屏水电站辅助洞地下水赋存、运移特征 | 第36-39页 |
| ·东端地下水赋存、运移特征 | 第36-37页 |
| ·西端隧洞地下水赋存运移特征 | 第37-39页 |
| ·锦屏辅助洞突水、突泥分析 | 第39-49页 |
| ·辅助洞突水、突泥特征及规律性 | 第40-45页 |
| ·突水、突泥基本情况 | 第40-43页 |
| ·突水、突泥的类型和特征 | 第43-44页 |
| ·突水、突泥的产生规律 | 第44-45页 |
| ·辅助洞突水、突泥力学机理研究 | 第45-49页 |
| ·岩溶隧道突水、突泥特点和发生机理 | 第45-46页 |
| ·辅助洞大流量突水、突泥力学机理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4章 岩溶隧道突水、突泥预测预报研究 | 第50-69页 |
| ·岩溶隧道工程地质预测预报方法概述 | 第50-53页 |
| ·MATAB—ANN(BP网络)预报方法分析 | 第53-61页 |
| ·BP网络的基本原理 | 第54-60页 |
| ·BP神经网络结构 | 第54-55页 |
| ·BP神经网络学习公式的推导 | 第55-58页 |
| ·BP算法的改进 | 第58-60页 |
| ·Matlab-BP神经网络的设计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Matlab-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| 第60页 |
| ·Matlab-BP神经网络工具箱相关函数说明 | 第60-61页 |
| ·MATLAB-BP神经网络在辅助洞突水、突泥预测中的应用 | 第61-67页 |
| ·辅助洞突水、突泥参数的选取 | 第61-62页 |
| ·辅助洞突水、突泥评价 | 第62-67页 |
| ·辅助洞突水、突泥地质预测预报综合评价 | 第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| 结论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