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5页 |
1 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| 第10页 |
·基因枪法 | 第10-11页 |
·其它水稻转基因方法 | 第11页 |
2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| 第11-13页 |
·抗虫转基因 | 第11-12页 |
·抗病转基因 | 第12页 |
·抗除草剂转基因 | 第12页 |
·抗逆境转基因 | 第12-13页 |
·改良作物品质转基因 | 第13页 |
·其它目的转基因 | 第13页 |
3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分子机理 | 第13-19页 |
·根癌农杆菌识别并附着植物细胞 | 第14页 |
·Vir区的诱导活化 | 第14-15页 |
·T-DNA的加工及T链的形成 | 第15页 |
·T链蛋白复合体的形成及跨膜转运 | 第15-16页 |
·T链蛋白复合体的核输入 | 第16-17页 |
·T-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 | 第17-19页 |
4 反义RNA技术 | 第19-21页 |
·技术内容 | 第19页 |
·技术原理 | 第19-20页 |
·反义RNA的设计原则 | 第20页 |
·反义RNA技术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5 Bt毒素蛋白杀虫的分子机理 | 第21-23页 |
·Bt基因(蛋白)简介 | 第21页 |
·Cry内毒蛋白的杀虫机理 | 第21-23页 |
·Cyt蛋白的杀虫机理 | 第23页 |
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反义的水稻结实率相关基因遗传转化研究 | 第25-3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-27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25页 |
·菌株及质粒 | 第25-26页 |
·培养基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32页 |
·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| 第27页 |
·农杆菌的准备 | 第27页 |
·水稻转化 | 第27-28页 |
·植株再生 | 第28页 |
·水稻叶片基因组DNA的抽提(CTAB法) | 第28-29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潮霉素浸泡鉴定 | 第29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| 第29页 |
·再生植株的Southern杂交检测 | 第29-3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6页 |
·转化植株的获得 | 第32-33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潮霉素浸叶法的初步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和验证 | 第34-35页 |
·Hpt标记基因的PCR检测 | 第34页 |
·Anti-ssr基因的PCR检测 | 第34-35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Hpt标记基因的Southern杂交结果 | 第35页 |
·Anti-ssr基因的Southern杂交结果 | 第35-36页 |
3 讨论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转Bt基因植株 | 第38-4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8-39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38页 |
·菌种及质粒 | 第38-3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9-41页 |
·转化方法 | 第39页 |
·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| 第39-41页 |
·转化植株的田间种植和抗虫性鉴定 | 第4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抗性绿苗的获得 | 第41页 |
·再生植株的PCR鉴定 | 第41-42页 |
·转化植株的RT-PCR检测 | 第42页 |
·转化植株的田间抗虫性表现 | 第42页 |
3 讨论 | 第42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