缩写词 | 第1-12页 |
摘要 | 第12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6页 |
前言 | 第16-18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8-32页 |
·甘蓝霜霉病菌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寄生霜霉特征 | 第18页 |
·寄生霜霉分类 | 第18-19页 |
·甘蓝霜霉病抗性遗传规律 | 第19-20页 |
·十字花科植物抗霜霉病的研究 | 第20-23页 |
·寄主与病原菌的识别 | 第20页 |
·寄主的抗病性 | 第20-22页 |
·寄主-病原菌共进化冲突 | 第22-23页 |
·分子标记的研究 | 第23-28页 |
·DNA分子标记的分类 | 第23-24页 |
·AFLP分子标记 | 第24-26页 |
·AFLP技术的改进 | 第25-26页 |
·AFLP的应用前景 | 第26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| 第26-28页 |
·质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| 第27页 |
·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| 第27-28页 |
·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| 第28页 |
·分子标记在甘蓝遗传育种的应用 | 第28-32页 |
·遗传图谱的构建 | 第28-29页 |
·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30-32页 |
2 甘蓝霜霉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| 第32-4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材料 | 第32页 |
·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| 第32-33页 |
·田间自然抗性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8页 |
·甘蓝霜霉病菌的鉴定 | 第34-36页 |
·病害症状 | 第35页 |
·感病亲本病原镜检 | 第35页 |
·病原菌回接试验 | 第35-36页 |
·甘蓝霜霉病抗性鉴定 | 第36-38页 |
·甘蓝霜霉病抗性遗传规律的分析 | 第38页 |
·讨论 | 第38-40页 |
·甘蓝霜霉病原菌鉴定 | 第38-39页 |
·甘蓝霜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规律 | 第39-40页 |
3 甘蓝霜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分析 | 第40-5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4页 |
·材料 | 第40-41页 |
·AFLP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DNA提取 | 第41-42页 |
·抗感基因池的构建 | 第42页 |
·基因组DNA酶切连接 | 第42页 |
·PCR扩增 | 第42-43页 |
·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| 第43页 |
·银染显色 | 第43页 |
·AFLP选择性扩增的优化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DNA的提取与检测 | 第44页 |
·基因组DNA酶切连接及预扩增 | 第44-45页 |
·AFLP选择性扩增条件的优化 | 第45-46页 |
·抗霜霉病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的筛选 | 第46-49页 |
·AFLP分子标记的高效性 | 第46-48页 |
·差异带的筛选及亲本验证 | 第48-49页 |
·讨论 | 第49-52页 |
·影响AFLP结果的因素 | 第49-50页 |
·AFLP分子标记的优缺点 | 第50-52页 |
4 甘蓝霜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的SCAR转化 | 第52-64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52-55页 |
·材料 | 第52页 |
·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DNA片段 | 第52-53页 |
·琼脂糖凝胶上回收DNA片段 | 第53页 |
·目的片段的克隆、测序 | 第53-55页 |
·AFL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 | 第55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5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2页 |
·目的片断的回收、克隆和测序 | 第55-57页 |
·目的片段的回收 | 第55-56页 |
·目的片断克隆和测序 | 第56-57页 |
·目的片断序列 | 第57页 |
·目的片段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 | 第57-59页 |
·SCAR标记引物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SCAR-PCR反应程序退火温度的筛选 | 第58-59页 |
·用SCAR标记进行单株验证 | 第59页 |
·连锁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讨论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4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论著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