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7-9页 |
| 1 前言 | 第9-20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| ·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10-15页 |
| ·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| 第19-20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3页 |
| ·供试菌株来源 | 第20-21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21-22页 |
| ·菌种培养和保存培养基 | 第21页 |
| ·nit突变体诱导培养基 | 第21-22页 |
| ·nit突变体鉴定和互补测试培养基 | 第22页 |
| ·nit突变体类型分析培养基 | 第22页 |
| ·硝酸盐利用缺陷型(nit)突变体的获得 | 第22-23页 |
| ·nit突变体的诱导与分离 | 第22页 |
| ·nit突变体类型分析 | 第22页 |
| ·nit突变株亲和性测定 | 第22-23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4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nit突变体诱导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的筛选 | 第23-27页 |
| ·不同诱导培养基对新月弯孢菌抗氯酸盐突变体形成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不同抗氯酸盐突变体诱导培养基对新月弯孢菌的抑制情况 | 第24页 |
| ·nit突变体的诱导和鉴定 | 第24-26页 |
| ·nit突变体类型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70株新月弯孢菌的营养体亲和群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·nit突变体的诱导 | 第27页 |
| ·nit突变体类型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菌株的互补亲和性测试 | 第29-31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菌株的营养体亲和群的划分 | 第31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VCGs与菌株地理来源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VCGs与菌株致病性的关系 | 第32页 |
| ·nit突变体的稳定性 | 第32-34页 |
| 4 结论与讨论 | 第34-38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nit突变体的诱发及抗氯酸盐突变体的形成 | 第34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nit突变体的鉴定 | 第34-35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nit突变体的类型分析 | 第35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nit突变体的互补亲和性测试 | 第35-36页 |
| ·新月弯孢菌营养体亲和群的划分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7页 |
| 致谢 | 第47-48页 |
| 附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