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6页 |
| ·随钻测井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随钻测井响应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随钻测井技术发展趋势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、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| 第16-19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| ·本文创新点 | 第16-19页 |
| 2 随钻测井曲线与电缆测井曲线的对比分析 | 第19-31页 |
| ·随钻测井的优点与特点 | 第19页 |
| ·随钻测井与电缆测井资料对比分析 | 第19-28页 |
| ·自然伽马测井响应对比 | 第19-20页 |
| ·井径测量结果对比 | 第20页 |
| ·体积密度(含岩性密度)测井响应对比 | 第20-22页 |
| ·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对比 | 第22-23页 |
| ·声波时差测井响应对比 | 第23页 |
| ·电阻率测井响应对比 | 第23-28页 |
| ·哈里伯顿、斯伦贝谢、贝克休斯公司的LWD资料对比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3 随钻测井响应正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| 第31-56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响应正演方法 | 第31-48页 |
| ·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的随钻电阻率测井响应原理 | 第31-33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响应模拟的时域有限差分法 | 第33-35页 |
| ·吸收边界条件 | 第35-39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电流源的设置 | 第39-40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信号(振幅和相位)的提取 | 第40-41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正演数值模拟程序流程 | 第41-43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的正演数值模拟实例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·井斜(地层产状)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 | 第43-46页 |
| ·围岩(层厚)对电阻率测井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 | 第46-48页 |
| ·随钻核测井响应正演方法研究 | 第48-55页 |
| ·随钻核测井的基本原理 | 第48-50页 |
| ·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随钻核测井响应的正演模拟 | 第50-52页 |
| ·蒙特卡罗方法简介 | 第50-51页 |
| ·随钻补偿中子测井的蒙特卡罗方法模拟 | 第51-52页 |
| ·随钻核测井的正演数值模拟实例分析 | 第52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4 随钻测井响应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反演方法研究 | 第56-116页 |
| ·随钻测井资料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6-76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6-75页 |
| ·LWD电阻率仪器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参数比较 | 第56-63页 |
| ·LWD电阻率仪器的测量原理 | 第63-65页 |
| ·LWD电阻率测井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5-75页 |
| ·随钻伽马、中子和密度测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5-76页 |
| ·随钻核测井响应校正方法 | 第76-84页 |
| ·随钻自然伽马测井资料的环境影响校正 | 第76-78页 |
| ·随钻自然伽马井眼大小影响校正方法 | 第76-77页 |
| ·随钻自然伽马泥浆影响校正方法 | 第77-78页 |
| ·随钻密度测井资料的环境影响校正 | 第78-82页 |
| ·随钻密度井眼影响校正方法 | 第78-80页 |
| ·随钻密度偏心影响补偿方法 | 第80-82页 |
| ·随钻中子测井资料的环境影响校正 | 第82-84页 |
| ·随钻中子井眼影响校正方法 | 第82-84页 |
| ·随钻中子偏心影响补偿方法 | 第84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测井响应反演(校正)方法 | 第84-110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判释方法 | 第85-87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井眼影响校正方法 | 第87-89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围岩影响反演(校正)方法 | 第89-97页 |
| ·基于 BP神经网络的围岩影响逐点校正法 | 第89-92页 |
| ·LWD电阻率围岩影响反演新方法 | 第92-97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各向异性影响反演(校正)方法 | 第97-102页 |
| ·LWD电阻率研究各向异性的基本原理与判别方法 | 第97-98页 |
| ·LWD电阻率各向异性影响图版校正法 | 第98-100页 |
| ·LWD电阻率各向异性影响迭代反演方法 | 第100-102页 |
| ·随钻电阻率泥浆侵入影响反演(校正)方法 | 第102-109页 |
| ·LWD电阻率泥浆侵入影响图版校正法 | 第102-105页 |
| ·基于视几何因子理论反演原状地层的电阻率和侵入深度 | 第105-109页 |
| ·介电常数影响校正方法 | 第109-110页 |
| ·反演校正结果分析 | 第110-11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| 5 随钻测井地层评价方法研究 | 第116-140页 |
| ·随钻测井资料解释的预处理方法步骤 | 第116-123页 |
| ·随钻测井曲线的平滑滤波和校深 | 第116-117页 |
| ·随钻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方法 | 第117页 |
| ·随钻测井资料的标准化 | 第117-119页 |
| ·随钻测井资料的斜井校正方法 | 第119-123页 |
| ·随钻测井曲线的优选方法 | 第123页 |
| ·地层岩性随钻测井解释方法 | 第123-134页 |
| ·测井相自动分层取值方法及实例分析 | 第123-128页 |
| ·测井相—岩相统计模式的建立 | 第128-130页 |
| ·随钻地层岩性的灰色关联识别 | 第130-134页 |
| ·地层物性参数随钻测井解释方法 | 第134-136页 |
| ·地层含流体性随钻测井解释方法 | 第136-1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8-140页 |
| 6 随钻测井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| 第140-165页 |
| ·基于随钻测井资料实时修正井眼轨迹和跟踪地质目标的方法研究 | 第140-151页 |
| ·面向地质导向应用的地质建模研究 | 第140-142页 |
| ·导向标志层的选取 | 第140页 |
| ·目标层测井地质模式的建立 | 第140-142页 |
| ·面向地质导向应用的随钻测井曲线前导模拟研究 | 第142-146页 |
| ·测井地质导向参数预测模型的建立 | 第142-145页 |
| ·基于随钻测井资料实时修正前导预测模型 | 第145-146页 |
| ·基于随钻测井资料实时跟踪地质目标层 | 第146-151页 |
| ·构造模拟曲线判断钻进情况 | 第146-147页 |
| ·确定钻头上、下倾钻进方向 | 第147-149页 |
| ·确定钻头在目标层中的位置 | 第149-151页 |
| ·井眼轨迹与地层穿越关系的研究 | 第151-161页 |
| ·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的随钻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| 第151-157页 |
| ·导眼井目的层界面点与水平井第一靶点之间地层的构造形态 | 第152-154页 |
| ·水平段所钻遇的地层的构造形态 | 第154-155页 |
| ·钻头到地层界面间距离的确定 | 第155-157页 |
| ·LWD曲线、地层剖面与井眼轨迹综合成图研究 | 第157-161页 |
| ·基于随钻测井资料实时评价井壁稳定性 | 第161-164页 |
| ·三个地层压力随钻测井预测方法研究 | 第161-163页 |
| ·利用随钻测井资料实时计算地应力 | 第163-16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4-165页 |
| 7 随钻测井解释软件研制 | 第165-178页 |
| ·软件设计特点 | 第165-167页 |
| ·软件主要功能模块 | 第167-177页 |
| ·模块挂接在 EDA平台上的方法 | 第167-168页 |
| ·模块功能介绍 | 第168-170页 |
| ·模块使用说明 | 第170-1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77-178页 |
| 8 结论和建议 | 第178-180页 |
| ·结论 | 第178-179页 |
| ·建议 | 第179-180页 |
| 致谢 | 第180-1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81-187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| 第187-1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