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东金珠坪构造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9页 |
1 前言 | 第9-13页 |
·工区勘探开发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·工区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思路和路线 | 第10-11页 |
·完成的工作量 | 第11-13页 |
2 概况 | 第13-16页 |
·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3页 |
·工区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勘探简况 | 第14-16页 |
·地震勘探简况 | 第14页 |
·钻探简况 | 第14-15页 |
·取心情况 | 第15-16页 |
3 地层与沉积相 | 第16-21页 |
·区域沉积背景 | 第16页 |
·地层 | 第16-18页 |
·沉积相 | 第18-21页 |
·沉积相划分 | 第18页 |
·沉积微相展布 | 第18-21页 |
4 构造特征 | 第21-24页 |
·地表构造 | 第21页 |
·基本构造格局 | 第21页 |
·地下构造描述 | 第21-23页 |
·断层 | 第23-24页 |
5 储层特征 | 第24-37页 |
·储集岩种类 | 第24页 |
·储集空间类型 | 第24-27页 |
·孔隙类型及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缝隙、洞穴类型及特征 | 第25-27页 |
·物性特征 | 第27-29页 |
·储层物性比较 | 第27-28页 |
·孔隙度、渗透率分布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孔隙度、渗透率相关关系 | 第29页 |
·孔隙结构特征 | 第29-34页 |
·孔喉大小与分布 | 第30-31页 |
·孔喉的分选性 | 第31页 |
·孔喉的连通性 | 第31-32页 |
·储层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| 第32-33页 |
·有效孔隙度下限探讨 | 第33-34页 |
·储集类型 | 第34页 |
·储层受控因素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储层分类及评价 | 第35-37页 |
6 储层预测 | 第37-68页 |
·测井储层识别 | 第37-47页 |
·测井储层定性识别 | 第37-39页 |
·储层测井识别 | 第39-41页 |
·储层参数计算 | 第41-46页 |
·应用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地震储层预测 | 第47-61页 |
·常规资料处理 | 第47-48页 |
·层位标定 | 第48-49页 |
·地震反演方法原理 | 第49-53页 |
·实际资料反演处理及效果分析 | 第53-58页 |
·地震储层综合预测 | 第58-61页 |
·裂缝预测 | 第61-68页 |
·曲率法原理 | 第61-62页 |
·曲率值计算 | 第62-64页 |
·裂缝孔隙度及渗透率计算 | 第64-65页 |
·曲率计算的程序编制 | 第65-66页 |
·综合曲率法 | 第66-68页 |
7 储层有利分布区预测 | 第68-70页 |
·有利区域预测原则 | 第68页 |
·飞仙关组储层有利分布区预测 | 第68-70页 |
8 结论与认识 | 第70-72页 |
·结论 | 第70页 |
·认识 | 第70-72页 |
9 致谢 | 第72-73页 |
10 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附图 | 第7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