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绪论 | 第1-15页 |
1.1 提出问题及研究意义 | 第7-9页 |
1.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1.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1.4 写作思路与结构安排 | 第13-15页 |
2 FDI区位理论回顾及基于引资方视角的理论框架 | 第15-26页 |
2.1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回顾 | 第15-21页 |
2.1.1 工业区位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1.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区位理论 | 第17-20页 |
2.1.3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区位理论 | 第20页 |
2.1.4 小节 | 第20-21页 |
2.2 基于引资国(引资区)视角的理论框架 | 第21-26页 |
2.2.1 自然资源察赋因素 | 第22-23页 |
2.2.2 经济市场因素 | 第23页 |
2.2.3. 集聚因素 | 第23-24页 |
2.2.4. 社会制度因素 | 第24-26页 |
3 我国东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FDI空间分布状况 | 第26-36页 |
3.1 东部省市和长三角城市实际FDI分布差异 | 第26-27页 |
3.2 东部省市和长三角城市FDI平均投资规模分布差异 | 第27-29页 |
3.3 东部省市和长三角城市FDI业绩指数比较 | 第29-30页 |
3.4 东部省市FDI绩效分布差异 | 第30-31页 |
3.5 长三角城市FDI绩效分布差异 | 第31-32页 |
3.6 小节 | 第32-36页 |
4 我国城市FDI空间分布差异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| 第36-46页 |
4.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| 第36页 |
4.2 选择指标和相关分析结果 | 第36-39页 |
4.2.1 自然资源禀赋 | 第36-37页 |
4.2.2 经济市场因素 | 第37页 |
4.2.3 集聚因素 | 第37-38页 |
4.2.4 社会制度因素 | 第38页 |
4.2.5 相关分析结果 | 第38-39页 |
4.3 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| 第39-46页 |
4.3.1 因子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3.2 回归分析 | 第42-46页 |
5 对我国城市进一步吸引FDI的建议 | 第46-50页 |
5.1 促进经济发展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| 第46页 |
5.2 完善配套设施,发挥集聚经济效应 | 第46-48页 |
5.3 扩大出口贸易,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 | 第48-49页 |
5.4 增加教育投入,提高劳动者素质 | 第49-50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50-52页 |
6.1 结论 | 第50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后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