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论 | 第1页 |
一、受贿罪主体的立法演变及其争论 | 第8-16页 |
(一) 新中国受贿罪主体规定的历史沿革 | 第8-11页 |
(二) 现行规定存在的弊端和司法实践中的困惑 | 第11-15页 |
(三) 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现实要求更为科学地界定受贿罪主体 | 第15-16页 |
二、受贿罪主体的界定 | 第16-24页 |
(一) 受贿罪的本质 | 第16-19页 |
(二) 国外关于受贿罪主体的立法比较 | 第19-23页 |
(三) 我国界定受贿罪主体主要应考虑的几点 | 第23-24页 |
三、受贿罪主体几个需要弄清的概念 | 第24-44页 |
(一) “国家工作人员”的含义 | 第24-28页 |
(二) “国有”的定义 | 第28-36页 |
(三) “公务”的理解 | 第36-39页 |
(四) “委派”的内涵 | 第39-41页 |
(五) 其他人员指哪些人员 | 第41-44页 |
四、我国刑法对于受贿罪主体的规定应予完善 | 第44-48页 |
(一) 我国受贿罪主体规定存在的缺陷 | 第44-46页 |
(二) 完善我国关于受贿罪主体立法的建议 | 第46-48页 |
五、基本结论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