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普通畜牧学论文--草地学、草原学论文

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综述第10-28页
 1.1 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10-11页
 1.2 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3页
 1.3 草地沙化生态系统退化研究进展第13-21页
  1.3.1 草地沙化的部分概念内涵第13-14页
  1.3.2 环境要素变化对草地沙化的影响第14-15页
  1.3.3 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对草地沙化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1.3.4 土壤生物因素对草地沙化的响应机制第16-18页
  1.3.5 植被演替对草地沙化的响应第18-21页
  1.3.6 草地沙化土壤种子库的变化第21页
 1.4 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第21-24页
  1.4.1 恢复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内涵第21-22页
  1.4.2 恢复生态学研究历史与进展第22页
  1.4.3 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2-24页
 1.5 对主要存在问题的认识第24-26页
  1.5.1 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系统性认识第24页
  1.5.2 沙化草地植被系统动态演替规律认识第24页
  1.5.3 草地沙化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的认识第24-25页
  1.5.4 沙化草地植被恢复工程的认识第25页
  1.5.5 沙化草地利用与管理模式的认识第25-26页
 1.6 研究目标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6-28页
  1.6.1 研究目标第26页
  1.6.2 研究内容第26页
  1.6.3 技术路线第26-28页
2 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及其脆弱性分析第28-48页
 2.1 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第28-34页
  2.1.1 地理位置第28页
  2.1.2 地貌特征第28-29页
  2.1.3 气候与水文特征第29-31页
  2.1.4 土壤特征第31-32页
  2.1.5 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第32-34页
 2.2 研究区域环境脆弱性分析第34-47页
  2.2.1 自然环境条件的脆弱性第34-37页
  2.2.2 经济环境的脆弱性第37-43页
  2.2.3 社会环境的脆弱性第43-44页
  2.2.4 其它脆弱因素第44-47页
 2.3 小结第47-48页
3 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研究第48-98页
 3.1 引言第48-49页
 3.2 研究材料和方法第49-53页
  3.2.1 沙化草地划分标准的确立第49页
  3.2.2 试验区自然概况第49-50页
  3.2.3 研究方法第50-53页
   3.2.3.1 样带的设置第50-51页
   3.2.3.2 实验方案与步骤第51页
   3.2.3.3 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1-53页
 3.3 结果与分析第53-96页
  3.3.1 草地沙化植被系统群落结构退化特征第53-61页
   3.3.1.1 群落物种组成变化第53-59页
   3.3.1.2 群落结构变化第59-61页
  3.3.2 草地沙化群落物种多样性退化特征第61-64页
   3.3.2.1 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第61-63页
   3.3.2.2 群落β多样性的变化第63-64页
  3.3.3 草地沙化植被系统优势种群生态位变化第64-70页
   3.3.3.1 生态位理论第64-65页
   3.3.3.2 草地沙化种群生态位宽度变化第65-66页
   3.3.3.3 草地沙化种群生态位重叠变化第66-70页
  3.3.4 草地沙化土壤物理性状退化特征第70-77页
   3.3.4.1 土壤机械组成变化第70-73页
   3.3.4.2 土壤容重、孔隙度和持水性演变第73-75页
   3.3.4.3 土壤水分含量时空演变第75-76页
   3.3.4.4 土壤水分与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第76-77页
  3.3.5 草地沙化土壤养分含量退化特征第77-81页
   3.3.5.1 土壤养分含量退化特征第77-78页
   3.3.5.2 土壤养分含量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第78-81页
  3.3.6 草地沙化土壤生物活性退化特征第81-96页
   3.3.6.1 土壤微生物群落退化特征第81-83页
   3.3.6.2 土壤动物群落退化特征第83-87页
   3.3.6.3 土壤酶活性演变特征第87-96页
 3.4 小结第96-98页
4 沙化草地围封改良效应研究第98-124页
 4.1 引言第98页
 4.2 研究方法第98-100页
  4.2.1 研究区域自然条件第98-99页
  4.2.2 研究方法第99-100页
   4.2.2.1 样地的选择第99页
   4.2.2.2 实验方案及步骤第99-100页
   4.2.2.3 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00页
 4.3 结果与分析第100-122页
  4.3.1 围栏封育对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00-105页
   4.3.1.1 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生态型的影响第100-104页
   4.3.1.2 对群落景观结构的影响第104-105页
  4.3.2 围栏封育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105-107页
   4.3.2.1 群落物种多样性第105-106页
   4.3.2.2 群落相似性第106-107页
  4.3.3 围栏封育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107-112页
   4.3.3.1 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第107-110页
   4.3.3.2 土壤有机质及N、P变化第110-112页
  4.3.4 围栏封育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第112-115页
  4.3.5 不同围封年限土壤种子库贮量及多样性变化第115-120页
   4.3.5.1 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种子贮藏量变化第115-119页
   4.3.5.2 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变化第119-120页
  4.3.6 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第120-122页
 4.4 小结第122-124页
5 研究结论、讨论与建议第124-128页
 5.1 主要研究结论第124-125页
 5.2 讨论第125-126页
 5.3 建议第126-127页
 5.4 本研究的特色之处第127-128页
参考文献第128-138页
作者与导师简介第138-141页
致谢第141页

论文共1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社区中信任问题的探讨--以社交网络为案例分析
下一篇:聚合物/介孔分子筛原位聚合复合材料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