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铃薯抗病毒亲本育种价值及其家系主要性状综合评价
1 前言 | 第1-19页 |
·马铃薯抗病毒病育种研究进展 | 第9-15页 |
·抗病毒病育种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抗病毒病育种技术 | 第10-15页 |
·我国马铃薯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·植株性状的遗传规律 | 第15-16页 |
·块茎性状的遗传规律 | 第16-17页 |
·马铃薯抗病、抗逆遗传规律的研究 | 第17页 |
·展望 | 第17-18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5页 |
·材料 | 第19-21页 |
·供试材料来源 | 第19页 |
·供试材料名称 | 第19-20页 |
·供试材料介绍 | 第20-21页 |
·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1页 |
·试验地点 | 第21页 |
·家系的获得 | 第21-22页 |
·大田实验的种植与管理 | 第22页 |
·调查记载项目与标准 | 第22-23页 |
·部分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 | 第23-24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6页 |
·家系抗病毒病能力及亲本抗病毒育种价值的评价 | 第25-29页 |
·家系抗病毒病能力的评价 | 第25-29页 |
·组合的育种潜力和亲本的育种价值 | 第29-39页 |
·各组合的产量育种潜力 | 第29-31页 |
·各组合的淀粉育种潜力 | 第31-32页 |
·各组合的油炸食品加工育种潜力 | 第32-34页 |
·各组合的商品薯率育种潜力 | 第34页 |
·各组合的综合评价 | 第34-38页 |
·亲本的育种价值评价 | 第38-39页 |
·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| 第39-42页 |
·各家系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| 第42-46页 |
4 问题与讨论 | 第46-49页 |
·家系抗病毒病能力及抗病毒病亲本育种价值的评价 | 第46页 |
·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 | 第46页 |
·主成分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对育种工作的指导意义 | 第47页 |
·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| 第47-48页 |
·后续工作 | 第48-49页 |
5 结论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