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本草歌赋的文献研究
摘要 | 第1-12页 |
1 前言 | 第12-15页 |
2 古本草歌赋的含义 | 第15-17页 |
3 古代本草歌赋的历史沿革 | 第17-37页 |
·本草与本草歌赋 | 第17-19页 |
·本草歌赋专著的出现 | 第19-22页 |
·本草歌赋创作的兴盛 | 第22-29页 |
·原创、实用之作较多 | 第22-24页 |
·南北本草歌赋不同内容的融合 | 第24-25页 |
·丰富的专科与专题本草歌赋 | 第25-27页 |
·本草歌赋的汇聚 | 第27-28页 |
·本草歌赋分类法多样化 | 第28-29页 |
·本草歌赋的传承与进展 | 第29-37页 |
·本草歌赋数量激增与通行种类 | 第29-31页 |
·本草歌赋分类法日臻细致 | 第31-32页 |
·专科、专题本草歌赋 | 第32-33页 |
·清代重要的本草歌赋专著举例 | 第33-37页 |
4 本草歌赋的类型与作用 | 第37-77页 |
·简易记诵型 | 第38-54页 |
·七言诗类的药物歌括 | 第38-40页 |
·赋与《药性赋》 | 第40-43页 |
·四言诗与"云林歌括" | 第43-46页 |
·专题本草歌赋 | 第46-52页 |
·专科本草歌赋 | 第52-54页 |
·诗文结合提要型 | 第54-65页 |
·《药性粗评》类 | 第54-57页 |
·《本草蒙筌》类 | 第57-60页 |
·其它著名的本草歌赋 | 第60-65页 |
·以诗代文型 | 第65-69页 |
·民间地方本草歌诀 | 第65-67页 |
·本草诗类 | 第67-69页 |
·以诗抒怀型 | 第69-71页 |
·本草歌赋的"文"、"质"关系与评价 | 第71-77页 |
·本草歌赋的"文"与"质"关系 | 第71-73页 |
·本草歌赋作用的评价 | 第73-77页 |
5 主要本草歌赋文献的考证 | 第77-93页 |
·四性《药性赋》 | 第78-84页 |
·单行四性《药性赋》及其作者 | 第78-79页 |
·熊宗立《药性赋补遗》 | 第79-81页 |
·《雷公药性赋》 | 第81-82页 |
·引用四性《药性赋》的医药书 | 第82-84页 |
·《珍珠囊·主治指掌》 | 第84-86页 |
·"云林歌括" | 第86-88页 |
·《本草歌括》 | 第88-90页 |
·"十二经络脏腑药性" | 第90-93页 |
6 结语 | 第93-95页 |
7 致谢 | 第95-96页 |
附录一:参考文献 | 第96-101页 |
附录二:古代本草歌赋文献书目提要 | 第101-15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