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5页 |
| 1 大气中的N_2O温室效应及其源汇 | 第10-13页 |
| ·自然温室效应和增强温室效应 | 第10页 |
| ·大气中N_2O环境效应及其源、汇分布 | 第10-13页 |
| ·臭氧层破坏 | 第11页 |
| ·温室效应 | 第11页 |
| ·酸雨 | 第11页 |
| ·大气N_2O主要的源及分布 | 第11-12页 |
| ·大气N_2O的汇及分布 | 第12-13页 |
| 2 土壤中N_2O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| 第13-20页 |
| ·土壤中氧化亚氮产生的机理 | 第13-15页 |
| ·硝化作用 | 第13-14页 |
| ·自养硝化作用 | 第13-14页 |
| ·异养硝化作用 | 第14页 |
| ·反硝化作用 | 第14页 |
| ·其它生物学过程 | 第14-15页 |
| ·非生物学过程 | 第15页 |
| ·影响土壤氧化亚氮产生及排放的因素 | 第15-19页 |
| ·氮肥施用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| ·土壤通气状况 | 第16页 |
| ·温度的影响 | 第16页 |
| ·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| ·土壤PH值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| ·土壤质地的影响 | 第18页 |
| ·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| 第18页 |
| ·土壤耕作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| ·其它影响因子 | 第19页 |
| ·农田作物对N_2O的排放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3 地表N_2O通量测定方法 | 第20-24页 |
| ·箱式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·静态箱式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动态箱式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微气象法 | 第22-24页 |
| ·涡度相关法 | 第22页 |
| ·空气力学法该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能量平衡法 | 第23页 |
| ·质量平衡法 | 第23-24页 |
| 4 N_2O地气交换研究中的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| 第2章 引言 | 第25-27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25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| ·研究的技术 | 第26页 |
| ·论文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|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| 第27-31页 |
| ·试验地点概况 | 第27页 |
| ·田间实验观测 | 第27-28页 |
| ·气相色谱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·通量计算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5页 |
| ·农田土壤N_2O排放特征 | 第31-41页 |
| ·农田土壤N_2O排放日变化 | 第31-34页 |
| ·农田土壤N_2O排放季节变化 | 第34-35页 |
| ·土壤温度、湿度对N_2O排放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| ·土壤温度对N_2O排放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土壤湿度对N_2O排放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玉米、大豆和棉花田土壤N_2O排放比较 | 第37-41页 |
| ·农田作物N_2O通量特征 | 第41-45页 |
| ·农田作物N_2O通量日变化 | 第41-42页 |
| ·农田作物N_2O通量季节变化 | 第42页 |
| ·光照强度对棉花、大豆和小麦吸收N_2O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箱内温度对棉花、大豆和小麦植株吸收N_2O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·结论 | 第45页 |
| ·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