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11页 |
第一章 消费文化理论与大众传媒 | 第11-33页 |
一、消费文化及其后现代形态 | 第11-20页 |
二、“媒体场域”:后现代社会的特殊景象 | 第20-26页 |
三、“悬浮”与“分离”:中国消费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| 第26-33页 |
第二章 符号的迁徙:文学的时尚化倾向 | 第33-46页 |
一、时尚:操纵与反操纵中的意义变迁 | 第33-36页 |
二、时尚文化的符号暗示效应 | 第36-39页 |
三、文学时尚化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| 第39-46页 |
第三章 从新生代的叙事策略到美感表现的物化倾向 | 第46-69页 |
一、先锋小说的艺术方式与新生代的叙事策略 | 第46-60页 |
1、从历史碎片到生活碎片 | 第48-52页 |
2、从感觉表达到事象呈现 | 第52-57页 |
3、从依凭传统到挣脱传统 | 第57-60页 |
二、美感表现:从世俗化到物质化 | 第60-69页 |
1、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与文学审美趣味的移变 | 第62-64页 |
2、文学美感形态“物化”之内涵分析 | 第64-69页 |
第四章 非道德化的个人叙事 | 第69-77页 |
一、非道德化的个人叙事:文学的双重转向 | 第69-73页 |
二、非道德化个人叙事的成因与缺失 | 第73-77页 |
第五章 争夺眼球:人性叙写的极端化想象 | 第77-87页 |
一、人性叙写:从现实到虚拟 | 第77-80页 |
二、人性表现的极端化与符号化 | 第80-87页 |
第六章 时间的空间化:艺术方式的转换 | 第87-99页 |
一、后现代文化理论中的时空概念 | 第87-91页 |
二、有限度的空间化:小说文本实证分析 | 第91-99页 |
第七章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的压力 | 第99-109页 |
结语 | 第109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17页 |
附:中文摘要 | 第117-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