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--脑血管疾病论文--急性脑血管疾病(中风)论文

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修饰纳米粒的血栓靶向溶栓特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2页
ABSTRACT第12-15页
前言第15-19页
 参考文献第17-19页
第一部分 RTPA修饰的聚乙二醇-聚己内酯纳米粒的构建与表征第19-37页
 1 仪器和材料第19-22页
   ·仪器设备第20页
   ·材料和试剂第20-21页
   ·主要溶液配制第21-22页
 2 实验方法第22-27页
   ·纳米材料的选择、表征第22-23页
   ·PEG-PCL纳米粒的制备第23页
   ·NP浓度的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·RtPA-NP的制备与鉴定第24-25页
   ·RtPA-NP的表征第25页
   ·RtPA-NP表面共价连接rtPA的检测第25-26页
   ·RtPA-NP活性检测第26-27页
 3 实验结果第27-32页
   ·MPEG-PCL、COOH-PEG-PCL的表征第27-29页
   ·RtPA-NP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第29-30页
   ·RtPA-NP免疫电镜染色第30页
   ·RtPA蛋白连接效率以及rtPA-NP活性第30-32页
 4 讨论第32-33页
   ·RtPA-NP制备方法的选择第32页
   ·RtPA-NP粒径和Zeta电位第32-33页
   ·RtPA-NP蛋白连接第33页
 5 小结第33-34页
 参考文献第34-37页
第二部分 RTPA-NP的药代动力学评价第37-49页
 1 仪器和材料第37-38页
   ·仪器设备第37-38页
   ·材料和试剂第38页
   ·实验动物第38页
   ·溶液配制第38页
 2 实验方法第38-41页
   ·载香豆素-6的rtPA-NP制备第38-39页
   ·RtPA-NP给药方案第39页
   ·大鼠采血第39页
   ·连接于纳米粒子表面的rtPA的血药浓度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·RtPA-NP药动学分析第40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40-41页
 3 实验结果第41-44页
   ·连接于纳米粒子表面的rtPA的血药浓度曲线第41-42页
   ·RtPA-NP药代动力学第42-44页
 4 讨论第44-46页
   ·RtPA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第44页
   ·通过纳米药物改造rtPA药学性质第44-45页
   ·RtPA-NP的血药浓度变化第45页
   ·RtPA-NP的药代动力学第45-46页
 5 小结第46页
 参考文献第46-49页
第三部分 RTPA-NP对血栓的靶向性以及溶栓特性研究第49-72页
 1 仪器和材料第49-52页
   ·仪器设备第49-50页
   ·材料和试剂第50页
   ·实验动物第50页
   ·溶液配制第50-52页
 2 实验方法第52-58页
   ·体外栓子模型的建立第52-53页
   ·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与模型评价第53-54页
   ·RtPA-NP的靶向性评价第54-55页
   ·RtPA-NP体外溶栓活性的评价第55-56页
   ·RtPA-NP溶栓后大鼠脑梗范围的评估第56页
   ·神经系统损伤评分第56-57页
   ·RtPA-NP对大鼠出凝血指标的评价第57-58页
 3 实验结果第58-65页
   ·模型评价第58-59页
   ·体外靶向性第59-60页
   ·体内靶向性第60-61页
   ·体外溶栓第61-62页
   ·体内溶栓第62-64页
   ·对出凝血的影响第64-65页
 4 讨论第65-68页
   ·RtPA的纤维蛋白靶向和溶栓机制第65页
   ·模型的评价第65-66页
   ·RtPA-NP靶向性第66页
   ·RtPA-NP溶栓活性第66-67页
   ·RtPA-NP对出凝血系统的影响第67-68页
 5 小结第68页
 参考文献第68-72页
全文总结第72-74页
课题创新性第74-75页
综述 溶栓治疗在脑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第75-86页
 参考文献第80-86页
英文缩略词表第86-88页
附录一第88-89页
附录二第89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ENC1促进突变亨廷顿蛋白通过泛素—蛋白酶体系统降解
下一篇:丙酮酸钠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