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谋而未行”基本问题研究
引言 | 第1-9页 |
一、谋而未行的涵义、特征与类型 | 第9-21页 |
(一) 谋而未行的涵义 | 第9-16页 |
1. “谋”的涵义 | 第9-15页 |
2、“未行”的涵义 | 第15-16页 |
(二) 谋而未行的特征 | 第16-19页 |
1、主体特征 | 第16页 |
2、客观方面特征 | 第16-17页 |
3、主观特征 | 第17-19页 |
(三) 谋而未行的分类 | 第19-21页 |
1. 独立的谋而未行与从属的谋而未行 | 第19-20页 |
2. 为自己的谋而未行与为他人的谋而未行 | 第20页 |
3. 整体参与者的谋而未行与部分参与者的谋而未行 | 第20-21页 |
二、谋而未行与正犯、共犯 | 第21-34页 |
(一) 整体参与者的谋而未行与正犯、共犯 | 第21-25页 |
1、犯罪预备阶段是否存在共同正犯 | 第21-24页 |
2.犯罪预备阶段是否存在组织犯、教唆犯、帮助犯 | 第24-25页 |
(二) 部分参与者的谋而未行与正犯、共犯 | 第25-34页 |
三、整体参与者的谋而未行 | 第34-43页 |
(一) 正犯型谋而未行 | 第34-40页 |
1、共同正犯行为中的谋而未行 | 第37页 |
2、教唆行为中正犯的谋而未行 | 第37-39页 |
3、帮助行为中的正犯谋而未行 | 第39-40页 |
4、组织行为中正犯的谋而未行 | 第40页 |
(二) 共犯型谋而未行 | 第40-43页 |
1、教唆犯的预备 | 第40-41页 |
2、帮助犯的预备 | 第41-42页 |
3、组织犯的预备 | 第42-43页 |
四、部分参与者的谋而未行 | 第43-52页 |
(一) 意志外的谋而未行 | 第43-47页 |
1、共同正犯的谋而未行 | 第43-47页 |
2、帮助犯的谋而未行 | 第47页 |
(二) 意志内的谋而未行 | 第47-52页 |
1、共同正犯的谋而未行 | 第47-50页 |
2、帮助犯的谋而未行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后记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