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引言 | 第1-12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12-17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2页 |
| ·Lox缺失类型鉴定 | 第12-14页 |
| ·样品制备 | 第12页 |
| ·试剂配制 | 第12-14页 |
| ·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检测 | 第14页 |
| ·SDS法提取DNA | 第14-15页 |
| ·浓度检测 | 第15页 |
| ·SSR分析 | 第15-16页 |
| ·PCR扩增体系 | 第15页 |
| ·扩增反应程序 | 第15页 |
| ·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检测 | 第15-16页 |
| ·扩增产物的银染显色 | 第16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卡方测验 | 第16页 |
| ·SSR带型统计与遗传连锁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17-31页 |
| ·大豆脂氧酶缺失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 | 第17-22页 |
| ·组合0129和0124的酶谱特点与遗传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组合0139和0155的酶谱特点与遗传分析 | 第19-21页 |
| ·组合0134的酶谱特点与遗传分析 | 第21页 |
| ·几个组合酶谱特点比较 | 第21-22页 |
| ·大豆脂氧酶缺失突变基因的分子定位 | 第22-31页 |
| ·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| 第22-23页 |
| ·池间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| 第23-24页 |
| ·K和L连锁群上标记的筛选 | 第24-25页 |
| ·E和I连锁群上标记的筛选 | 第25-26页 |
| ·F连锁群上标记的筛选 | 第26-28页 |
| ·基因Lx_2的分子作图 | 第28-30页 |
| ·基因内部特异引物的扩增 | 第30-31页 |
| 4 讨论 | 第31-34页 |
| ·缺失亲本来源相同,Lox1表现存在差异 | 第31页 |
| ·缺失亲本来源不同,Lox1表现亦有所不同 | 第31页 |
| ·三种Lox缺失与Lox2出现杂合体的原因浅析 | 第31-32页 |
| ·杂合基因型在种质材料筛选中的用途 | 第32页 |
| ·Lx_1/lx_1,Lx_2/lx_2和Lx_3/lx_3的遗传关系 | 第32页 |
| ·BSA法在质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可靠性 | 第32-33页 |
| ·SSR标记在大豆基因定位中应用 | 第33-34页 |
| 5 结论 | 第34-3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5-40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0-41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41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