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元机组非线性动态模型的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概述 | 第10-18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简化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·Astrom 燃油机组模型 | 第11-12页 |
| ·线性多变量模型 | 第12-14页 |
| ·通用简化模型 | 第14-15页 |
| ·协调控制面临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对象机理分析与模型简化 | 第18-41页 |
| ·基本假设与简化 | 第18-20页 |
| ·假设 | 第18-19页 |
| ·简化 | 第19-20页 |
| ·制粉系统动态模型 | 第20-24页 |
| ·对象结构 | 第20-22页 |
| ·动态过程机理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多台磨并列运行特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| ·汽包水冷壁动态模型 | 第24-30页 |
| ·对象结构 | 第24-25页 |
| ·动态过程机理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数据拟合 | 第27-29页 |
| ·单元机组热力循环 | 第29-30页 |
| ·过热器非线性模型 | 第30-35页 |
| ·对象结构 | 第30-31页 |
| ·理想气体定压吸热模型 | 第31-32页 |
| ·减温水对模型影响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数据拟合 | 第33-35页 |
| ·汽轮机动态模型 | 第35-37页 |
| ·对象结构 | 第35-36页 |
| ·高调门特性 | 第36-37页 |
| ·动态模型 | 第37页 |
| ·直流锅炉模型简述 | 第37-40页 |
| ·对象描述 | 第37-38页 |
| ·特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三章 模型参数求取及实验验证 | 第41-54页 |
| ·模型微分方程组 | 第41-42页 |
| ·求取模型参数的实验方法 | 第42-45页 |
| ·开环辨识求取动态参数 | 第42-43页 |
| ·闭环辨识求取动态参数 | 第43-44页 |
| ·热量信号构造 | 第44-45页 |
| ·达旗330MW 机组模型 | 第45-49页 |
| ·静态参数 | 第45-46页 |
| ·动态参数 | 第46-47页 |
| ·机组模型及验证 | 第47-49页 |
| ·神头500MW 机组模型 | 第49-51页 |
| ·机组模型 | 第49-50页 |
| ·开环扰动实验验证 | 第50-51页 |
| ·盘山660MW 机组模型 | 第51-52页 |
| ·机组模型 | 第51-52页 |
| ·闭环运行数据长期对比验证 | 第52页 |
| ·小结 | 第52-54页 |
| 第四章 非线性模型特性分析 | 第54-73页 |
| ·模型工作点线性化 | 第54-56页 |
| ·模型参数变化特性分析 | 第56-61页 |
| ·燃料指令增益变化 | 第57-58页 |
| ·制粉惯性变化 | 第58-59页 |
| ·锅炉蓄热系数变化 | 第59-61页 |
| ·330MW 机组模型多工作点验证 | 第61-64页 |
| ·660MW 机组模型非线性测度分析 | 第64-67页 |
| ·机组线性模型 | 第64-66页 |
| ·非线性测度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·本文模型与?str?m 模型对比 | 第67-72页 |
| ·Astrom模型特点 | 第67-68页 |
| ·蒸汽压力与做功能力的关系 | 第68-71页 |
| ·给水流量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| ·小结 | 第72-73页 |
| 第五章 模型在协调控制中应用 | 第73-89页 |
| ·协调控制设计的目标及困难 | 第73-74页 |
| ·理论方法比较 | 第74-76页 |
| ·工程方法研究 | 第76-87页 |
| ·解耦控制 | 第76-78页 |
| ·单向解耦参数鲁棒整定 | 第78-83页 |
| ·凝结水节流方案 | 第83-87页 |
| ·燃料指令增益校正 | 第87页 |
| ·小结 | 第87-89页 |
|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89-91页 |
| ·结论 | 第89-90页 |
| ·展望 | 第90-9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1-97页 |
| 致谢 | 第97-98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8-99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