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绪论 | 第1-11页 |
1.1 写作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总体写作思路与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0-11页 |
第2章 反倾销法概述 | 第11-22页 |
2.1 倾销与反倾销法 | 第11-20页 |
2.1.1 关于倾销 | 第11-13页 |
2.1.2 反倾销法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3-15页 |
2.1.3 反倾销法的渊源 | 第15-20页 |
2.2 我国反倾销法的立法现状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中国反倾销实体法与欧美及 WTO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 | 第22-36页 |
3.1 倾销的认定 | 第22-29页 |
3.1.1 正常价值的认定 | 第22-26页 |
3.1.2 出口价格 | 第26-27页 |
3.1.3 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比较 | 第27-29页 |
3.2 损害的确定 | 第29-34页 |
3.2.1 损害的类型 | 第29-31页 |
3.2.2 损害如何确定 | 第31-34页 |
3.3 因果关系 | 第34-36页 |
3.3.1 主要因果关系与一般因果关系 | 第34-35页 |
3.3.2 因果关系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中国反倾销程序法与国际反倾销法相关制度的比较 | 第36-54页 |
4.1 反倾销调查 | 第36-42页 |
4.1.1 申请与立案 | 第36-38页 |
4.1.2 调查及证据 | 第38-41页 |
4.1.3 裁定 | 第41-42页 |
4.1.4 反倾销调查机构 | 第42页 |
4.2 反倾销措施 | 第42-50页 |
4.2.1 临时反倾销措施 | 第42-44页 |
4.2.2 承诺 | 第44-46页 |
4.2.3 反倾销税 | 第46-48页 |
4.2.4 复审与审查 | 第48-50页 |
4.3 反规避措施 | 第50-54页 |
4.3.1 欧盟反规避措施 | 第50-51页 |
4.3.2 美国反规避措施 | 第51-52页 |
4.3.3 反规避措施的争议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中国反倾销的立法完善 | 第54-69页 |
5.1 我国产品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分析 | 第54-59页 |
5.1.1 国际原因 | 第54-56页 |
5.1.2 我国的国内原因 | 第56-59页 |
5.2 我国反倾销法的完善与建议 | 第59-69页 |
5.2.1 提升我国反倾销法律层次 | 第59-60页 |
5.2.2 实体法的完善与建议 | 第60-63页 |
5.2.3 程序法的完善与建议 | 第63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