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页 |
| ·研究综述 | 第8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| 2 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 | 第15-18页 |
| ·增长极理论 | 第15页 |
| ·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| 第15页 |
| ·不平衡增长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倒“U”型理论 | 第16页 |
| ·中心-外围理论 | 第16页 |
| ·梯度推移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点-轴开发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3 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 | 第18-22页 |
| ·县域经济内涵及特点 | 第18-19页 |
| ·县域经济的内涵 | 第18页 |
| ·县域经济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| ·县域经济的地位及分类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·县域经济的地位 | 第19页 |
| ·县域经济的类型 | 第19-20页 |
| ·县域经济差异测度研究 | 第20-22页 |
| ·县域经济差异测度指标 | 第20页 |
| ·县域经济差异测度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4 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| 第22-33页 |
| 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区域范围 | 第22页 |
| ·研究区域发展现状 | 第22-23页 |
| ·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差异总体特征 | 第23-27页 |
| ·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差异空间关联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空间自相关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空间差异特征及类型划分 | 第28-30页 |
| ·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差异的预警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·预警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1页 |
| ·预警模型的实证结果 | 第31-33页 |
| 5 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 | 第33-36页 |
| ·自然资源与区位条件 | 第33页 |
| ·投资、消费和出口 | 第33-34页 |
| ·对外开放程度 | 第34页 |
| ·产业结构 | 第34-36页 |
| 6 促进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| 第36-38页 |
| ·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| 第36页 |
| ·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 | 第36页 |
| ·实施人力资本战略 | 第36页 |
| ·实行有利于落后县域发展的政策 | 第36-38页 |
| 7 结语 | 第38-40页 |
| ·结论 | 第38页 |
| ·不足 | 第38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3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