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逆转补偿算法实现对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控制
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目录 | 第4-6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6-10页 |
| ·概述 | 第6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6-7页 |
| ·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实用价值 | 第7页 |
| ·项目来源 | 第7-8页 |
| ·课题的预期目标 | 第8页 |
| ·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| 第8-10页 |
| 第2章 形状记忆合金 | 第10-16页 |
| ·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的历史 | 第10-11页 |
| ·形状记忆合金是如何工作的 | 第11-13页 |
| 超弹性行为 | 第12-13页 |
| 形状记忆效应 | 第13页 |
| ·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| ·形状记忆合金的优点和不足 | 第14-16页 |
| ·优点 | 第15页 |
| ·形状记忆合金相关问题 | 第15-16页 |
| 第3章 迟滞系统和控制思路 | 第16-19页 |
| ·迟滞系统 | 第16-17页 |
| ·控制策略 | 第17-18页 |
| ·模型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| 第4章 Preisach模型及其逆转 | 第19-39页 |
| ·基本思想 | 第19-21页 |
| ·几何解释 | 第21-22页 |
| ·Preisach模型属性 | 第22-24页 |
| ·“擦除”属性 | 第23页 |
| ·“一致“属性 | 第23-24页 |
| ·表征条件 | 第24页 |
| ·其他属性 | 第24页 |
| ·记忆矩阵 | 第24-26页 |
| ·输入记忆矩阵定义 | 第24-26页 |
| ·MU_t的属性 | 第26页 |
| ·数字执行式 | 第26-27页 |
| ·识别问题 | 第27-28页 |
| ·模型的对称性 | 第28-30页 |
| ·preisach模型的逆转 | 第30-39页 |
| ·公式推导 | 第30-31页 |
| ·悖论? | 第31页 |
| ·新的记忆矩阵 | 第31-34页 |
| ·MU_(t-Δt)和MU_t | 第34-39页 |
| 第5章 仿真和试验结果 | 第39-52页 |
| ·对迟滞算子和逆转迟滞算子的仿真 | 第39-43页 |
| ·FOD数据仿真 | 第39-41页 |
| ·迟滞仿真 | 第41-42页 |
| ·逆转迟滞仿真 | 第42页 |
| ·控制效果 | 第42-43页 |
| ·单线驱动器(应力-变形) | 第43-47页 |
| ·单线驱动器(温度-变形) | 第47-52页 |
| 第6章 三维迟滞 | 第52-56页 |
| ·温度变化对应力—变形迟滞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三维迟滞模型 | 第53页 |
| ·双线驱动器 | 第53-56页 |
| 第7章 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