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章 土地资产收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| 第1-20页 |
| ·资产概说 | 第8-9页 |
| ·土地资产的概念 | 第9-10页 |
| ·土地资产收益及其实质 | 第10-15页 |
| ·地租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| ·城市地租及其特点 | 第11-15页 |
| ·城市国有土地资产收益分配的理论 | 第15-20页 |
| ·产权的一般概念及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产权与所有权和所有制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| ·土地资产收益分配与土地产权的关系 | 第17-20页 |
| 第二章 新中国城市土地资产收益流失的历史考察 | 第20-24页 |
| ·由有偿使用到无偿无期使用的过程(1949—1957) | 第20-21页 |
| ·无偿无期使用和有偿使用的重新提出(1958—1988年) | 第21-22页 |
| ·土地出让、土地使用税与土地收益流失(1988年以来) | 第22-24页 |
| 第三章 城镇国有土地资产收益的显化 | 第24-36页 |
| ·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所产生的效应 | 第24-25页 |
| ·一级土地市场的产生、特点及交易形式 | 第25-28页 |
| ·一级土地市场的产生 | 第25页 |
| ·一级土地市场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| ·一级土地市场交易的形式 | 第26-27页 |
| ·内蒙古自治区一级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| ·二级土地市场的产生、特点和交易形式 | 第28-32页 |
| ·二级土地市场的产生 | 第28-30页 |
| ·二级土地市场的特点 | 第30页 |
| ·二级土地市场交易的形式 | 第30-31页 |
| ·内蒙古自治区二级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| ·对土地市场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| 第32-36页 |
| 第四章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的形成、特点及原因 | 第36-49页 |
| ·土地资产收益与土地资产收益流失内涵的界定 | 第36-38页 |
| ·征地与土资产收益流失 | 第38-42页 |
| ·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征地现状描述 | 第38-39页 |
| ·原因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特点和政策 | 第41-42页 |
| ·土地开发与土地资产收益流失 | 第42-47页 |
| ·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开发现状描述 | 第42-45页 |
| ·原因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·土地使用权自发转让与土地资产收益流失 | 第47-49页 |
| ·非法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表现形式 | 第47-48页 |
| ·非法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造成土地收益流失原因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城市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的数量分析 | 第49-63页 |
| ·城市国有土地资产收益量的确定 | 第49-62页 |
| ·城市土地资产收益量的构成 | 第49-50页 |
| ·城市土地资产收益量的计算方法 | 第50-62页 |
| ·收益还原法 | 第50-51页 |
| ·市场比较法 | 第51-52页 |
| ·成本逼近法 | 第52-54页 |
| ·假设开发法 | 第54-58页 |
| ·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| 第58-61页 |
| ·最后估价额的确定 | 第61-62页 |
| ·城市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量的确定 | 第62-63页 |
| 第六章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对策 | 第63-69页 |
| ·以法律形式明确、细化和固定产权关系 | 第63-65页 |
| ·利用经济手段对土地交易进行宏观调控 | 第65-66页 |
| ·完善地价体系建立,土地交易价格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由市场决定,建立地价公开查询制度 | 第65-66页 |
| ·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| 第66页 |
| ·积极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| 第66页 |
| ·坚持对土地供应的集中统一管理 | 第66页 |
| ·加大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力度,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、招标、拍卖或挂牌,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| 第66-67页 |
| ·加强对旧城改造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管理 | 第67页 |
| ·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收益的征收和管理 | 第67-68页 |
| ·完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资料 | 第69-70页 |
| 后记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