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引言 | 第1-8页 |
| 临床研究 | 第8-24页 |
| 一、一般资料 | 第8-11页 |
| (一) 病例选择 | 第8页 |
| (二)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| 第8-11页 |
| 二、诊断标准 | 第11-14页 |
| (一)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1页 |
| (二) 病情分级标准 | 第11页 |
| (三) 中医肝阳上亢辨证标准 | 第11-14页 |
| 三、病例选择标准 | 第14-15页 |
| (一) 试验纳入标准 | 第14页 |
| (二) 试验排除标准 | 第14-15页 |
| 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(一) 分组 | 第15页 |
| (二) 治疗方法 | 第15页 |
| (三) 研究要求 | 第15-16页 |
| 五、观察指标 | 第16-17页 |
| (一) 安全性观测 | 第16页 |
| (二) 疗效性观测 | 第16-17页 |
| 六、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7页 |
| (一)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7页 |
| (二)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7页 |
| (三) 中医临床症状的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7页 |
| 七、统计方法 | 第17页 |
| 八、治疗结果 | 第17-24页 |
| (一) 对血压的影响 | 第17-20页 |
| (二)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| 第20-21页 |
| (三) 治疗前后血脂、血糖的变化(表22) | 第21-22页 |
| (四)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| 第22页 |
| (五) 治疗前后内皮素、一氧化氮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| 第22-23页 |
| (六)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| 第23-24页 |
| 讨论 | 第24-32页 |
| 一、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| 第24-26页 |
| 二、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| 第26-27页 |
| 三、推拿组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症的疗效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(一) 对血压的作用 | 第27-28页 |
| (二) 对血糖、血脂、血流变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(三) 对内皮素、一氧化氮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作用 | 第29-30页 |
| (四) 对临床症状改善的作用 | 第30-32页 |
| 结语 | 第32-3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3-37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37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-43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43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