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
| 0 序言 | 第1-14页 |
|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1 研究区区域概况 | 第14-18页 |
| ·研究区地理位置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区海流体系 | 第16-18页 |
| 2 分析方法 | 第18-22页 |
| ·分析样品量统计 | 第18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18-22页 |
| ·样品前处理 | 第18-19页 |
| ·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测试及定年 | 第19-20页 |
| ·样品的微波消解 | 第20页 |
| ·上机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3 柱状岩芯沉积物的岩性和粒度特征 | 第22-25页 |
| ·柱样岩芯的岩性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·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| 第23-25页 |
| 4 长江、黄河的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25-29页 |
| ·长江、黄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| 第25-26页 |
| ·长江、黄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| 第26-29页 |
| 5 柱状岩芯微量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29-53页 |
| ·微量元素的总体特征 | 第29-30页 |
| ·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垂向变化 | 第30-36页 |
| ·元素的特征比值 | 第34-36页 |
| ·元素对的散点图 | 第36页 |
| ·柱状岩芯微量元素垂向变化的影响机制 | 第36-38页 |
| ·微量元素的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8-44页 |
| ·相关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因子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柱状岩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4-52页 |
| ·稀土元素含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| 第45-46页 |
| ·稀土元素含量随深度变化 | 第46-50页 |
| ·稀土元素的配分型式 | 第50-52页 |
| ·DF判别函数 | 第52-53页 |
| 6 全新世以来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沉积物对物源的指示 | 第53-56页 |
| ·黄河型沉积物的运移与扩散 | 第53-54页 |
| ·长江型沉积物的运移与扩散 | 第54页 |
| ·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物源的指示 | 第54-55页 |
| ·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物源的指示 | 第55-56页 |
| 主要结论 | 第56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| 附录 B_2和B_3岩芯测年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