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路堤沉降及复合地基性状研究
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1页 |
·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6-7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6-7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| 第11-20页 |
·土的变形特性 | 第11-13页 |
·非线性 | 第11-12页 |
·剪缩和剪胀 | 第12-13页 |
·硬化和软化 | 第13页 |
·湿化变形 | 第13页 |
·土的本构模型 | 第13-19页 |
·线弹性模型 | 第13-15页 |
·非线性模型 | 第15-17页 |
·弹塑性模型 | 第17-19页 |
·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路基沉降机理与数值分析 | 第20-40页 |
·路基沉降机理 | 第20-22页 |
·地基沉降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路堤的变形机理 | 第21-22页 |
·高填方路基沉降数值分析 | 第22-39页 |
·本构模型 | 第22页 |
·初始状态 | 第22页 |
·路堤的分级加载模拟 | 第22-23页 |
·计算模式确定 | 第23-26页 |
·路基沉降规律数值分析 | 第26-39页 |
·高路堤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| 第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复合地基机理与数值分析计算 | 第40-64页 |
·复合地基基本原理 | 第40-50页 |
·复合地基的定义和分类 | 第40-41页 |
·复合地基的研究评述 | 第41-46页 |
·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的概述 | 第46-50页 |
·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 | 第50-62页 |
·桩土界面处理及本构模型 | 第50-51页 |
·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 | 第51-62页 |
·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| 第62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64-66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4-65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