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技术与诗
绪论 技术狂欢与诗的哀歌 | 第1-34页 |
一、技术之疯狂到处确立自身 | 第17-20页 |
二、诗意缺失的焦虑与哀歌 | 第20-25页 |
三、走出技术奴役深渊的思与路 | 第25-34页 |
第一章 技术词语语用中的诗技关系 | 第34-98页 |
第一节、当代技术观念及其基本语用 | 第34-45页 |
第二节、中国古代技术词语的基本语用 | 第45-51页 |
第三节、技术词语诗性指向的生成 | 第51-98页 |
第二章 技、诗主体的合与分 | 第98-146页 |
第一节、技、诗主体的技术同一性 | 第99-107页 |
第二节、技、诗主体共有的巫术之源 | 第107-126页 |
第三节、乐工向诗意主体的生成 | 第126-134页 |
第四节、诗主技次的话语格局 | 第134-146页 |
第三章 文—世界之诗性与技术机理 | 第146-196页 |
第一节、文—世界之诗性 | 第147-152页 |
第二节、世界诗性之技术机理 | 第152-157页 |
第三节、文学诗意的凝聚与开放 | 第157-163页 |
第四节、古代诗歌的诗性生成 | 第163-169页 |
第五节、文木—技术诗化的个案 | 第169-196页 |
第四章 泯化诗技、众妙一门 | 第196-218页 |
第一节、众妙之门的诗、技二重性 | 第196-203页 |
第二节、众妙之道技二重性质询 | 第203-206页 |
第三节、众妙之门与诗意观照 | 第206-218页 |
第五章 儒家视野中的诗、技关系 | 第218-240页 |
第一节、孔子处身诗与技的情态 | 第218-221页 |
第二节、孔子的技术等级论 | 第221-229页 |
第三节、孔子对技术有用性的坚守 | 第229-234页 |
第四节、孔子艺事中的诗意 | 第234-240页 |
第六章 神化与圣化—技术的出走 | 第240-268页 |
第一节、技术时代的开启 | 第240-248页 |
第二节、技术元创主体的神化 | 第248-251页 |
第三节、技术主体的圣化 | 第251-264页 |
第四节、神化、圣化与技术的出走 | 第264-268页 |
第七章 朴素与华美的交响 | 第268-295页 |
第一节、技术匮乏与非诗意朴素 | 第268-273页 |
第二节、装饰意识与技术精致化 | 第273-279页 |
第三节、华美与诗性的悖反 | 第279-285页 |
第四节、朴素—极致的诗意 | 第285-295页 |
第八章 技术时代的罪与罚 | 第295-340页 |
第一节、技生神死的原罪 | 第296-303页 |
第二节、诗意的神本时代技术 | 第303-311页 |
第三节、技术时代人的无根之苦 | 第311-316页 |
第四节、面对技术的恐惧与颤慄 | 第316-326页 |
第五节、文章小技论 | 第326-340页 |
第九章 拯救之思—消解技术主体性 | 第340-363页 |
第一节、恐惧技术与恐怖对策 | 第340-343页 |
第二节、无技之技与归家之路 | 第343-363页 |
结语 | 第363-368页 |
中文参考文献 | 第368-377页 |
英文参考文献 | 第377-378页 |
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| 第378-379页 |
后记 | 第379-381页 |
申明 | 第381-382页 |
致谢 | 第3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