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8-45页 |
·碳化钨的基本性能 | 第19-22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22-30页 |
·还原碳化一步法制备超细WC粉末 | 第24-25页 |
·还原碳化多步法制备WC粉末 | 第25-30页 |
·碳化钨粉体制备的影响因素 | 第30-36页 |
·制备原料的影响 | 第30页 |
·制备方法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·活化过程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碳化钨晶体结构及粒径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自由碳和碳缺陷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氧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碳化钨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 | 第36-38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的主要应用 | 第38-43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| 第38-39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在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 | 第39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在制备合成气中的应用 | 第39-40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在分解反应中的应用 | 第40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在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| 第40-42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在电解中的应用 | 第42-43页 |
·本论文的选题与意义 | 第43-45页 |
第二章 活性碳化钨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5-62页 |
·引言 | 第45页 |
·制备装置与实验方法 | 第45-49页 |
·间歇式制备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连续式制备方法 | 第47页 |
·与国外制备方法的比较 | 第47-49页 |
·碳化钨的化学分析、物相组成和比表面 | 第49-52页 |
·总碳和游离碳含量测定 | 第49页 |
·XRD分析 | 第49页 |
·BET比表面测定 | 第49-52页 |
·碳化钨粉体的表面形貌 | 第52页 |
·碳化钨粉体的表面组成 | 第52-53页 |
·碳化钨粉体的化学稳定性 | 第53-56页 |
·碳化钨粉体制备工艺及其反应历程 | 第56-58页 |
·碳化钨的反应机理探讨 | 第58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三章 碳化钨粉体材料的电催化活性研究 | 第62-88页 |
·引言 | 第6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2-64页 |
·防水型碳化钨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 | 第62-63页 |
·碳化钨阴极的制备 | 第63-64页 |
·电化学测试 | 第64页 |
·WC气体扩散电极对氢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| 第64-75页 |
·WC催化剂载量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·OP乳化剂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·电极表面结构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WC制作方法对气体扩散电极性能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·电解液对WC气体扩散电极性能的影响 | 第70页 |
·WC气体扩散电极的活化能 | 第70-73页 |
·WC气体扩散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| 第73-74页 |
·WC阳极在盐酸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| 第74-75页 |
·W_2C对阴极析氢反应的电催化性能 | 第75-78页 |
·硝基苯在碳化钨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 | 第78-86页 |
·酸性溶液中碳化钨电极上硝基苯的电催化还原 | 第78-83页 |
·碱性溶液中WC-Ni电极上硝基苯的电催化还原 | 第83-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四章 碳化钨催化剂在电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| 第88-101页 |
·引言 | 第8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88-90页 |
·嵌入式WC粉末电极制备 | 第88-89页 |
·电化学测试 | 第89-90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90-94页 |
·氢、氧吸附充电曲线 | 第90-91页 |
·酸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| 第91-93页 |
·碱性电解液中的阳极充电曲线 | 第93-94页 |
·碳化钨催化剂在空气中的抗氧化性 | 第94-96页 |
·碳化钨电化学氧化机理的研究 | 第96-100页 |
·理论计算 | 第96-97页 |
·电氧化机理探讨 | 第97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五章 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碳化钨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101-111页 |
·引言 | 第101页 |
·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碳化钨粉体的制备 | 第101-104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01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101-102页 |
·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碳化钨粉体的制备工艺 | 第102-104页 |
·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碳化钨粉体的表征 | 第104-110页 |
·样品的晶相组成 | 第104-105页 |
·样品的结构与形貌 | 第105-108页 |
·样品化学组成 | 第108-109页 |
·碳化钨的热稳定性 | 第109-11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第六章 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碳化钨的反应历程与形成机理 | 第111-122页 |
·引言 | 第111-112页 |
·XRD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实验 | 第112-113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11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12-113页 |
·WC样品的晶相演变过程 | 第113-117页 |
·缓慢升温过程-样品晶相随温度变化 | 第113-114页 |
·“阶跃式”升温过程-样品晶相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| 第114-117页 |
·介孔结构空心球状WC粉体的形成机理 | 第117-121页 |
·制备过程中颗粒形貌演变特征 | 第117-120页 |
·碳化钨形成机理与模型 | 第120-1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第七章 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碳化钨的电催化性能及影响因素 | 第122-135页 |
·引言 | 第12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22-124页 |
·碳化钨粉末微电极(WC-PME)的制备 | 第122-123页 |
·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123页 |
·WC-PME的表征 | 第123-124页 |
·不同WC粉体的表征 | 第124-125页 |
·介孔结构空心球状WC粉体电催化性能 | 第125-127页 |
·PNP在WC微电极上的CV曲线 | 第125-126页 |
·不同电极在PNP体系中的电极活性 | 第126-127页 |
·WC-PME对PNP电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 | 第127-134页 |
·WC-PME和Pt微电极上的表观活化能 | 第127-128页 |
·WC-PME上PNP电还原反应的电荷传递系数 | 第128-130页 |
·PNP在WC-PME上发生还原时的扩散系数 | 第130-132页 |
·影响PNP在WC-PME上反应的因素 | 第132-1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35-140页 |
·结论 | 第135-138页 |
·展望 | 第138-1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0-15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研究项目 | 第159-165页 |
致谢 | 第1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