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绪论 | 第1-22页 |
1.1 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控制权溢价计算方法的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2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偏离的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3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.1 控制权溢价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3.2 大宗股权转让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 | 第19页 |
1.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方法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| 第20-22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1.5.3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| 第22-25页 |
2.1 数据的收集 | 第22-23页 |
2.2 数据的整理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中国与东亚、西欧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比较研究 | 第25-67页 |
3.1 前言 | 第25-26页 |
3.2 资料 | 第26-28页 |
3.3 加强控制的方法 | 第28-34页 |
3.4 所有权结构的例子 | 第34-41页 |
3.5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6 中国和东亚各国(地区)的比较分析 | 第42-50页 |
3.7 中国和西欧各国的比较分析 | 第50-55页 |
3.8 东亚、西欧整体法律渊源分类比较 | 第55-64页 |
3.8.1 不同法系国家控制股东现金流量权、控制权及偏离度的比较分析 | 第55-60页 |
3.8.2 不同反董事权利指数国家控制股东现金流量权、控制权及偏离度的比较分析 | 第60-64页 |
3.9 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控制权、现金流量权和绩效的比较分析 | 第64-67页 |
第4章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、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 | 第67-78页 |
4.1 文献综述 | 第67-68页 |
4.2 数据来源 | 第68-69页 |
4.3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 | 第69-73页 |
4.4 股权结构和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 | 第73-77页 |
4.5 结论 | 第77-78页 |
第5章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溢价及实证研究 | 第78-86页 |
5.1 控制权溢价的传统计算方法 | 第79-81页 |
5.1.1 大宗股权转移价格差异的控制权溢价方法 | 第79-80页 |
5.1.2 投票权差异的控制权溢价方法 | 第80-81页 |
5.1.3 ST公司的累计超常收益率方法 | 第81页 |
5.2 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| 第81-83页 |
5.3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实证研究 | 第83-85页 |
5.3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83页 |
5.3.2 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3-85页 |
5.4 结论 | 第85-86页 |
第6章 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86-104页 |
6.1 文献综述 | 第86-88页 |
6.2 研究假设 | 第88-92页 |
6.2.1 股权结构与最终控制型态 | 第88-89页 |
6.2.2 股权结构与核心代理问题 | 第89-90页 |
6.2.3 治理机制与核心代理问题 | 第90-91页 |
6.2.4 终极控制股东及其相对侵害程度 | 第91-92页 |
6.3 研究变量定义与研究模型 | 第92-95页 |
6.3.1 研究变量 | 第92-93页 |
6.3.2 研究模型 | 第93-95页 |
6.4 样本选择 | 第95-97页 |
6.5 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97-103页 |
6.5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97-98页 |
6.5.2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98-103页 |
6.6 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结论 | 第104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6页 |